作者:范建华(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资料卡片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西部和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国境线总长4061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递减,最高海拔为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主峰,高6740米;最低点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南腊口与红河交汇处,海拔高度仅76.4米。地貌形态多样,西北高山纵谷、江河深切,较为破碎;中部高原面保留较为完整,形成主要的高山盆地——坝子;南部和东南部形成平坝与丘陵相间的喀斯特地貌。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六条大江构成云南的水文主脉。在六大水系之间,分布着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以及面积不等的众多水库和天然湖泊。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哈尼族妇女沙内和丈夫通过经营生态养鸡场致富。新华社发
位于云南香格里拉的纳帕海湿地景致。新华社发
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人员给获救幼象喂奶。新华社发
1、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的热点
特殊的地理地貌形态、不同纬度的海拔高度,使云南形成了立体多样的气候带,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北温带)七种气候类型。云南处于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备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中的“中国西山地”“东喜马拉雅”和“印缅地区”三大区域核心和交汇地带。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地理地貌形态以及特殊的地区区位,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地和分化中心,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之称。云南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生物类群物种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相关统计显示,云南共记录了25434个物种,其中大型真菌2729种,占全国的56.9%;地衣1067种,占全国的60.4%;高等植物19333种,占全国的50.1%,有农作物及野生近源种近千种,是亚洲栽培稻、荞麦、茶、甘蔗等作物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其中巧家县的五针松、弥勒市的苣苔、漾濞县的漾濞槭等珍稀树种,世界范围内仅分布于云南;分布脊椎动物2273种,占全国的52.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242种。此外,云南还拥有昆虫11000多种、淡水鱼类366种、鸟类776种,绿孔雀、怒江金丝猴、白掌长臂猿、天行长臂猿、亚洲象等均属全国仅有云南分布的物种。
2、生物多样性造就文化多元性
文化是人类在依附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不断丰富又不断革新的人类活动总和。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元性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如果说地理环境与气候影响着物种群落的栖息,那么自然生态与群落生存方式则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即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类型形成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多彩多姿的文化多元性,也造就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经典范例。
云南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720.9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621.2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6%。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哈尼、白、傣等25个。其中,哈尼、白、傣、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独龙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从族源上讲,云南26个民族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三大族系,即氐羌系统民族,如彝、白、藏、纳西等民族;百越系统民族,如壮、傣、布依、水等民族;百濮系统民族,如佤、布朗、德昂等民族。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民族在生产生活、社会组织、文学艺术、宗教礼仪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正是云南多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种基因差异。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居于高山还是深谷,无论处于平坝还是山巅,或者滨河依水而居,云南各民族人民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