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在24节气中排列十七。
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霜降, 24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 。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此期间,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立冬, 24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
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 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小雪, 24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 24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