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伴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人们享受闲暇时光的方式也逐渐多样起来,除了远途旅游之外,利用短暂的周末带着家人就近的乡村旅游也日渐火了起来,各种采摘、农家菜时常被周围的朋友们津津乐道,乡村已然成为了我们活动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里,把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设定为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然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们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社会性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乡村,可以说乡村兴衰则对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如何振兴乡村是我们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体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足、有强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乡村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恰似串起珠链的那根线,能够联动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及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可以推动二次产业持续优化的重要产业。
02
乡村旅游发展预期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始于四川,兴于湖南,精于江浙”。自1986年10月成都郫县(今成都郫都区)第一家农家乐诞生开始,逐步发展出休闲农庄、农业公园、民宿、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从简单的吃喝玩乐,到深度的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康养度假、自然教育等,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近几年,尽管新冠疫情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乡村旅游依然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2021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3.4%,是恢复最为强劲的旅游形态之一。《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8%。乡村休闲旅游业迎来的将是万亿级市场,其发展长期看好。
03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短板
乡村旅游资源占比超七成,在其旅游业强劲表现的背后,仍存在着短板。一是人才严重不足。农村由于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远不及城市,生活环境、薪酬福利等都不能与城市相比,个人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大量外溢,一些年纪5、60岁的人群还在从事着乡村旅游的服务工作;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采摘和农家乐是乡村游中相当普遍的旅游产品,有些村寨搞的民俗游、村寨游等主题活动也大同小异。给人的感觉是千村一面,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粘性;三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性不强。以采摘为例,大多数乡村游的采摘仅仅是采摘,旅游结束了,一家几口拎着采摘的果蔬回家了,缺乏产业链的适当延伸,综合经济效益低。
04
草莓学苑给予的启示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贺尔斯草莓学苑占地40亩,除了种草莓、卖草莓以外,草莓学苑还不断开发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体验的内容,如今已开发了上千种草莓衍生品,如草莓迷宫、草莓赏析、草莓科普体验、草莓美食、草莓饰品、草莓超市、草莓绘本馆等,其中仅草莓DIY就涵盖50余项,草莓蛋糕、草莓牛奶糖、草莓饼干、草莓比萨、草莓三明治、草莓泡芙、草莓冰糖葫芦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营业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如今,年产值超过500万。
从草莓学苑的整体运作来看,利用DIY做出一份私人订制表达自我的“产品”来,这是“贺尔斯草莓学苑”旅游产品设计的一大亮点:沉浸式体验农业。对于生于城市、长于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讲满是新奇和好玩,极大地增加了游客的粘性;
其二,草莓学苑主打套餐298元/人,把限量采摘和餐饮、衍生品捆绑在一起,游客觉得好吃,想再采摘要另外收费。生生将两位数的农业经济延展成了3位数的体验经济,经济效益成倍增加;
其三,草莓学苑将草莓与美食、观光和教育融为一体,不但实现了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一次短暂的旅行相当于上了一堂集植物、劳动、体育、社交等揉在一起的大综合,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对于成人来讲,是一段心灵放飞、自我回归的时光,放松和解压的旅程。
一个万亿级市场正在开启,恰当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到商业模式设计会令身在其中的企业觉得乡村旅游,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