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郁震鸿

一年前的今日,说走就走,沿上塘河,从龙兴桥、桂芳桥一路往西,开到哪里算哪里,每一秒都是一个未知世界。

过了临平山,朝东望,换个角度,居然不太认识了,人生往往如此。

星桥,也写作“新桥”,从前我父亲摇船过此,还是一个老石桥。这个桥名,我怀疑是方兴桥的别名,方兴河、方兴渡都是宋朝就有的地名,但《梦梁录》说方兴河在临平镇东,明清两代则都指临平镇西,我赞成后者,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以后再说。
照历史常识推测,先有方兴渡,后来造了桥,叫“方兴桥”,叫着叫着,成了“兴桥”,皆在情理之中,我因此推断,方兴古渡,大概就在这里。
这个地方,还发生过一个重大事件。据张浚上报给宋高宗的《乞悬赏捕斩逆臣苗傅等札子》说,建炎三年(1129)四月初三,他与韩世忠、吕颐浩、张俊等,在“临平镇西约七八里”与苗傅的叛军作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家兵马战临平”。这个“临平”,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的作战地点,我估计就在星桥一带,距离跟张浚所说大致符合。
再结合元朝人鲜于枢《临平游记》所说,广严寺(今区政府一带)到佛日寺,十里路程,而广严寺正是宋元时期临平镇的中心,可见张浚所谓“临平镇西七八里”,当在星桥范围,而不在狭义的临平,这是符合宋元人的习惯的。因此,严格来说,“韩家兵马战临平”,其实是在星桥。

上塘河,比下塘河狭小,可见宋元以前的船,不大。过了星桥,到天都城,开到上塘河南,皋亭山就在树缝里,远远可以望见半山顶上的楼。

回到河北,问了人,去看佛日寺。

寺在半山腰,苏东坡来过,秦少游也来过,我也来了,附庸一番风雅。
跟佛日寺最有缘分的宋朝诗人,大概要算范成大了。范成大十五岁,他父亲在杭州做官,他在佛日寺读书,三十七年以后,他在《题佛日净慧寺东坡题名》中回忆说:余年十五,往来山中,常与举上人游,居其下。

佛日寺,在皋亭山的东麓,曾是江南少有的名刹,所以这一片山也叫“佛日山”。问了一位当地的老人,他说:黄鹤山?没听说过,这里统叫皋亭山,我七十多岁了,黄鹤山,弗晓得,没听到过。
再往前开,开出临平区,遇见一位老人,再问,又说:黄鹤山,没有,这里是皋亭山,再往西,是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