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年少时,骑着个破摩托车,屁颠颠地到处跑,到处看,看风景好像也不是风景,看路也好像不是路。懵懵懂懂地,永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明天怎么样。后来有了更好的交通工具,更爽的旅行体验,然而旅游得很少,反而没有兴趣。
最近疫情,远处去不了,偏好步行。一顶草帽,一壶水,就可以在某个假期来个徒步旅行。终于悟道了,“人啊,有多少是同行不同路的。”
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道理,非要四十年后才到达我的脑海,惭愧啊,难道以前过的生活都是假的生活嘛?
最开始,我步行,这装束在大街上的绿荫道,颇不合时宜!仿佛我是时光的逆行者,让时光倒流回上个世纪末。那时候很多乡下人、农民工都是这样土掉渣的打扮,行走在霓虹遍布的闪着洋气的大街上。那时候城市也是刚刚与世界接轨,泊来的洋气很是时髦的。
看着一辆辆BBA崭新锃亮地从身边擦过,我就知道他们的收入与我大不同,他们是妥妥的新贵,月入都是六位数。而我上班族,月入数千,两个儿子都在上学,还要还房贷车贷,每月都是月光光。所以,虽然同行,但我和他们从来都没有同路过。
有拾荒的老人,穿着脏兮兮的拉胯的衣服,背着黑乎乎的编织袋子,黑漆漆的脸上深藏着一双混浊无神的眼睛,让人看出无奈和绝望。而我好歹还有干净的衣物,还有遮阳的新草帽,还有闲工夫去走路,虽然这走路与生活与发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和拾荒老人此时同行,但我们有着不同的归路,虽然过去某个时刻,我们都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窘迫,但是路还有不同。
回想,以前谈恋爱时候,我明明觉得我和我单位的某一个女同事,很般配。我反复对比了条件,总觉得门当户对。可是人家就是对我横挑眉毛,竖挑眼,一百个不待见。好长时间,为此我差点抑郁。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小老板,人家身价百万。现在想想,我和那个女同事,虽然同是一个单位,干着同一个革命工作,走着同一条社会主义道路,但还是同行,而不同路,仅此而已。
富裕的,高贵的,贫穷的,低贱的,漂亮的,丑丑的,有才华的,平庸的,这世界上人有千万种,这世界上路有千万条,总有时候我们会同行,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同路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