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最好吃的火锅不是四川火锅,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烤肉之城,四个字,会是哪里?
在“早餐之都”,每天1500万人拿命过早又是怎样的场景?
要问一个贵州人,贵州饮食中最突出的味觉特色是什么?他可能会就“贵州人有多能吃辣”为你展开一场逻辑清晰,论据丰富的科普。
但要问一个初次来到贵州的游客,他可能会顶着被辣椒支配的恐惧,回答你——是“酸”。
贵州饮食风味中,辣更直观,它气势磅礴,是不容忽视的亮色;而酸更日常,是贵州饮食中不易察觉又无处不在的底色。
在贵州,从调味品到食物本身,处处皆酸。对“酸”习以为常的贵州人,会在“能吃辣”上,产生与别人一决高下的胜负欲;而“能吃酸”这件事,对于贵州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无需展示的天赋。
酸,对于贵州来说,不仅是离不开的调味品,更是食材在不同的处理手法下,殊途同归的味觉彼岸。
酸作为调味品
形式不限
说到嗜酸大省,第一时间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可能是山西人吃面时吨吨倒醋的豪迈。但是,以醋的消耗量来评判饮食口味够不够嗜酸,显然对贵州不太公平。
在贵州,酸作为调味品,在醋以外,还有充满想象力的广阔天地。
酸,
藏在四季不离的火锅中
从地形上看,贵州缺乏平原,高山深峡遍布。冬季湿寒的山区,火炉兼具着烹饪和取暖功能,因此,围炉边煮边吃的火锅,成为贵州饮食中的一大特色[1]。
双椒牛肉拌粉/图虫
沸腾的火锅里,暗藏着贵州人嗜酸的口味偏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人口中近一半为苗族[2]。“食不离酸"的苗族,以“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为饮食信条,是制作酸汤的高手。
黔东南的酸汤有白红两种,白酸汤的制作是以米汤为原料,在活性酶的催化作用下,发酵产生酸味[1]。酸爽回甘的白酸汤,不仅可以直接饮用,也是制作酸汤火锅的重要原料。
相比白酸汤,在贵州省外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红酸汤。
红酸汤也叫毛酸汤,是将本地特产的毛辣角(西红柿)剁碎,加入盐酒密封在土陶瓷罐中[3]。发酵好的毛辣酸,酸味浓郁,佐以木姜子野薄荷,制成酸汤鱼火锅,汤色红亮明艳,鱼肉滑嫩入味。
吃完鱼再来碗酸汤泡饭,在浓郁的酸与鲜中,是从肠胃漫到心灵的温暖熨帖。
贵州的“酸”有哪些不一样?
除了酸汤,贵州还有哪些硬核的“酸”?
酸菜炒汤圆是黑暗料理吗?怎么做?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城市漫游计划」,并回复“贵州”,这里有最全的贵州知识,等你来看!
————
无论是方言、建筑、美食,
还是回忆、青春、众生百态,
「城市漫游计划」都会在呈现原汁原味的城市风貌同时,
给你带来最具人文气质的知识科普。
除了贵州,
城市漫游计划还会继续带你逛吃逛吃逛吃
有一座城市,在中国是与烤肉齐名的。
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有一家自己最最钟爱的烤肉店。这里的烤肉用盆装都不算过瘾,而其中的精髓,既在于肉,又在于料,令人流连忘返。这座城市,四个字,到底是谁?
在武汉,“过早”是一种既隆重又匆忙的存在。
隆重,在于过早的吃食花样繁多,制作过程中藏了不少小心思,早餐摊贩往往半夜就开始忙活;匆忙,是因为对于风风火火的武汉人来说,在上班上学途中边走边吃,十分钟内解决掉一碗热干面,那都不是事……
九月份湿热的一天,正午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缩紧脖子,躲避来往的目光。
我迅速地穿过一条条小巷,仿佛还不够快,不能阻止巷口那条大黄狗向我猛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