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景区运营公司不同,河南省文投公司通过项目投资来寻求长期经营回报。受疫情影响和主业拖累,建业文旅被迫忍痛割爱两大王牌项目,河南省文投公司则顺利成为接盘者。据携程《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显示,河南端午假期订单量相较清明增长90%,其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人气最旺。
同样,今年3月在洛阳宣布组建的河南文旅投资集团也有自己的“134596”发展战略。未来4年,其希望可以达成1-2家上市公司、实现河南0的突破;年营收达到200亿元、固定资产超过1000亿元,并最终入选中国文旅集团规模10强。
一个在郑州发力文娱产业,一个在洛阳孕育文化积淀,河南地方文旅集团的“两驾马车”格局短时间内将无法动摇。相信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落地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区域文旅集团,来丰富河南整体文旅市场的样貌,正所谓“成型成系统、方能百年长”。

品牌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
受限于频繁的更迭和重组,河南地方文旅集团的整体品牌影响力较为一般。打头的主要是建业文旅和银基文旅集团两家大型民企,其通过持续的区域深耕和内容输出,建立了消费领域的传播度和覆盖性。这样的结果,也最终反哺到其主业上来。
目前,在河南市场,既有大型民营企业,也有民营投资公司、民营项目公司和民营产业服务企业,其文旅运营在区域内较为出彩。而作为主体的地方国有文旅企业,则主要是在资本端和政策端发力,看似低调沉寂、实则锋芒毕露。

比如,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和洛阳文旅集团组建均不足半年,就成为河南地方文旅集团的品牌影响力TOP5。同样,信阳华信投资集团旗下的信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也在借助母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对外发声。反观一些老的文旅集团品牌,曝光度相对不是很高。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河南地方文旅集团尤其是地方国有文旅企业的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整体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方面是受制于区域内的资源限制,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外求的现实压力。目前,区域内发债情况频度较低,地方文旅消费券仅部分城市试水。
在迈点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郭德荣看来,品牌的传播不仅需要“道、法、术、器”等体系化的构建落地,更要形成品牌策略与产业体系以及游客体验的三位一体,互为支撑、共同赋能,发挥价值。疫情下“不抑豫”,河南文旅新价值如何在困境中觉醒,任重而道远。

结语
2022年1月,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公布,其中提到,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建成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具体目标则包括,到2025年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等。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曾多次强调,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支撑,是锚定“两个确保”、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在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形象品牌的当下,河南地方文旅集团将更具前瞻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