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西南三里有一个村子,名字叫定福黄庄。定福黄庄的名字总是被写为定府皇庄,传说明代在此地设了皇庄,但传说总归是不准确的,这个村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出现的,与明代皇庄没有关系。准确来说,定府黄庄在最初是顺治年间圈地运动时,被分配给镶黄旗八旗贵族的一个庄园,庄园招徕各地失地农民,来此种地,逐渐形成了村落。
拆迁前的定福黄庄村
近些年,定福黄庄对外宣传号称是“回民村”,因村东有一座佛寺“景祥寺”,有许多朋友不解,回民村应该有清真寺啊,不应该有汉族信仰的佛寺。实际上这个村的回族村民只占村民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已,村民大多数是汉族,姓氏主要有马、张、陈、王、闫、赵、韩、金等姓。
景祥寺坐落于定福黄庄村东,前邻现在已经成为河沟的明清时期的京北大道,这条京北大道位于京藏高速西辅路边,已经成为一个排水沟。景祥寺坐西朝东,四合院格局,西大殿是正殿,正殿南北各有三间配殿,山门面向京北大道。景祥寺最初建于何时,没有记载,只有寺中一块石碑记载,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僧人了智重修过寺院。有人根据寺庙坐西朝东,判断为建于辽金时期,结论看似有根据,实则只是一个臆想,判断一个古代建筑物的年代,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已改动的景祥寺山门殿(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哈拉少911)
景祥寺的香火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五十年代,定福黄庄村将寺庙改为了小学,山门上挂上了“定福黄庄小学校”的牌子。1964年左右,史各庄村,东店村的也到定福黄庄小学上学,校舍不够用,于是将景祥寺大殿拆除,扩建小学校。景祥寺曾有正殿三间,为硬山筒瓦箍头脊,七架梁前出廊,彻上明造,面阔11米,进深6.4米,供奉如来佛祖,有南北配殿各三间,建筑样式如正殿,面阔10米,进深5米,北配殿供奉伏魔大帝,应是伽蓝殿,南殿供奉达摩祖师,当然是祖师殿,山门殿为硬山式三间,供奉韦驮,面阔约10米,进深4米,为灵官殿,砖额“古建景祥寺”,门已封死,门窗改动,墙上有“万古长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