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次放归的梅花鹿,均由东北林业大学从圈养的梅花鹿中经过严格的基因筛选,择其优良者引入基地。为保证引入梅花鹿的基因与本地东北梅花鹿一致,科研人员在选择种源时便一一进行了全项DNA检测。经数据比对,所挑选的16只梅花鹿均为纯种东北梅花鹿亚种。并由科研人员在太平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野化训练后,于近期统一放归原野。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副县长 刘凤翔:我们放归野化的鹿群,就是为了补充野生东北虎的食物链种群,避免出现食物不足人虎冲突的现象,逐步在保护区内形成野生东北虎稳定的繁育种群。

这个被称为东北虎猎物复壮的科研项目,是一个由中俄两国专家经过多番交流论证后,建立在仿生自然、跨境合作、共同保护基础上的科学方案。

据了解,野生梅花鹿曾经是太平沟原始生态系统中的繁盛家族,目前已几乎在丛林中绝迹。随着近年来不断有跨境虎进入太平沟长期定居,尽管沟内丛林中有丰富的野猪、狍子等食草动物,然而作为东北虎最为热衷的猎物梅花鹿,密度却远远不足。通过人工引进野化梅花鹿,复壮老虎猎物,对于重建一个平衡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及减少人虎冲突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姜广顺:重新复壮野生动物的种群,不仅仅能够为老虎的猎物提供足够丰富的食物,而且让这个区域内整个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很好地恢复。
太平沟自然保护区多措并举力保人虎安全
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回归,当地人与老虎长期共存也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加紧探索和尝试多样措施,来保护人与老虎的安全。
在位于太平沟与黑龙江交汇的地带,便是老虎经常往来两国的“登陆口岸”。东北虎或者涉江泅渡而来,或者在江水结冰时从冰面走来。在两国共同保护下、自由跨境往来中逐渐壮大家族、扩张领地。

黑龙江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陈志刚:我现在站着的位置就是咱们太平沟国家级保护区域一般工程区,对面就是俄罗斯。东北虎就是在这里头经常来回地越境。经过我们多年的监测,发现咱们保护区周边已经形成了东北虎家族种群。

为了保护没有国界意识的东北虎,首要工作便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对跨境老虎监测信息的两地共享。

陈志刚:目前我们跟国家林业草原局的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合作,他们在我们保护区设立了一个东北虎跨境联合监测基地,这个基地建立就是为了加强国际合作,跟俄罗斯之间达到信息的共享。如果说一只虎从俄罗斯过来了,他们会实时地跟咱们沟通,然后我们根据监测所提供的位点,对它进行实时的监测,保证人虎的安全。

为保证保护区内老虎猎物密度处于一定水平,太平沟保护区除了引进野化梅花鹿,还会定期投放活体野猪、马鹿等,以尽可能减少东北虎为了捕食而闯进居民区的情况发生。此外,一个全面完善、数据实时传输的监测网络也必不可少。

陈志刚:目前保护区的范围内,已经架设了700多台红外相机,可以说是实时的天眼全覆盖,有信号的地方我们采取4G实时传输,没有信号的地方,我们跟中国林业科学院合作建立了自主网络,现在也能实现实时传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