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证明1.5cm的二本针螺纹小高领,是最结实和不易变形的
图源:小红书博主@铭铭服装说
资深设计师Sherry Wu也对壹读君表示,“螺纹领口有一定的机能性,以前的T恤穿久了,领子松松垮垮很难看,但是(用了螺纹领口)基本上都不太会有这个问题了,整个衣服看上去很版正。同时,加装螺纹领口可以在人体肩颈之间做一个顺滑的转折,相对舒适地实现更小的领子”。
总而言之,潮流宽松T恤越流行,就越逃不开一个又紧又小的圆领,再加上高密度螺纹领口的“技术加持”,市面上T恤的领口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宽松且带有小领口的T恤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
服饰细节的变化,也是社会的隐喻
在分析小领口T恤为何流行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时尚经济学理论——裙长理论:
这一理论,在1926年由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经济学家George Taylor提出,指的是女人的裙长可以反映经济兴衰,裙子越短则经济越好,裙子越长则经济越坏。
这一研究结论听起来好像不怎么靠谱,但确实在后来的时代里得到了证实。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环境呈现出上扬趋势的时候,裙长就有缩短的趋势。

图源:参考文献[4]
女性裙长能成为经济的隐喻,是因为服装设计本身就是社会群体心态的外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服装馆馆长Harold Koda认为:“伟大的设计师会掌握社会脉搏,了解普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当他感觉人们心理遇到困境、悲观情绪滋长,所设计的衣服就会朝着保守低调的方向发展,如长袖、高领、长裙。”
“裙摆”是社会隐喻外显的实例之一,但“隐喻”远不止于裙边。T恤风格的变迁,也正对应着群体审美和社会思潮的变迁。
T恤最早被认为起源于17世纪的美国,1951年被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里的穿搭带火。

当时还是朴素的圆领T恤 | 图源:参考文献[1]
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后到21世纪初,这几十年时间里,国内T恤设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状态。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刚开始发展、群体心态特别开放的时代,人们被时代培养出了“设计复杂更显贵,多装饰才更喜庆”的审美。
当时的T恤何止有个大领口啊,啥样的领口没有哇!

现在再看这些设计,真的觉得有吵到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