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保证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日军还挖空整座松山,在里面修建了许多防御设施,连接这些设施的小道,四通八达、气势恢宏,组成了一个硕大的地堡。
在这个地堡中,一共有三层,每层之间互不影响,就算一二层被破坏了,也不影响第三层的使用。这三层分别是射击区,物资储备区和地下室,各自分工,各司其职。
1944年6月4日,松山战役正式打响。

据知情者讲述,在接到命令以后,一个连队率先投入战场,在敌人的火力迅猛攻击下,刚刚半个小时,这个连队就只剩下4个人了。
面对日军的全方位包围,中国远征军不畏艰险,毅然决然与敌军战斗了95天。直到日本派出的士兵全部被歼灭,我国远征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七千多人牺牲在了他乡。

可是松山战争的胜利,并不能完全掌握滇缅公路的控制权,为了真正拿到控制权,进一步控制住日军力量,远征军只能继续作战。
腾冲位于云南省,与缅甸相邻,属于滇缅公路上的战略要地。腾冲城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城墙上坚硬的石头,让日军以为自己已经牢不可催了。
确实,腾冲的城墙十分坚固,远征军用枪支弹药也只让城墙裂开了个缝,由此可见这场战役会打得很艰难。
最后远征军选择将军队分成两批,一批掩护,另外一批前往城内。意料之中,日军在城内已经布好了阵,把居民的房子作为据点,准备巷战。
日军经常躲在居民的房子里,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在暗处,远征军在明处,因此远征军经常被偷袭,导致行动非常困难。
这场战役一共持续了127天,每天都是如此艰难,又有近万名远征军倒在了血泊里。但敌军也损失了6000多人,远征军因此缴获了许多敌军的先进武器。

从1943年到1945年,中国远征军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奋勇杀敌,一共歼灭了敌军4.9万人,顺利保卫了滇缅公路,确保了中国能够正常接受物资,也给国内的抗日战争创造了社会条件。
- 【百年耻辱,值得永久铭记】
滇缅公路保卫战结束以后,我国政府决定在腾冲地区修建一座烈士陵园,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远征军们,让烈士们能够安息。
在当时,我国政府还面临着一个问题:我军烈士和敌人的尸体交错纵横,安置了我军的烈士,敌人的尸体该怎么处理?
虽然日军烧杀抢掠,做尽了坏事,可是中国是一个人道主义强国,一方面要好好掩埋敌人的尸体,可是另一方面,日军做了这么多坏事,单单掩埋又不解气,到底该怎么做呢?
众所周知,尸体会产生疫病,如果传播会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伤害,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军并未遗漏任何一具敌人的尸首,全部进行了埋葬。
李根源,一位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在此时站了出来,他主张修建“腾冲国殇墓园”,并主张让日军负荆请罪。

李根源在领导层中话语权也比较大,因此这个方案被采用了,而且国人都非常支持在修建过程中,李根源认为可以在陵园内修建一座井形墓,让敌军跪着向烈士们忏悔。这群敌人,既然生前做不到忏悔,死后一定可以做到。
于是,国殇墓园旁边被建了一座日军冢,日军尸体的埋葬方式则是:双手反绑,对着满山的烈士墓碑跪着下葬。
这个墓穴被李根源亲笔题名为“倭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