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昨天的出行,发生的一次小小的“让座”事件,让我对女儿,一个在北京生活工作了三四年的年轻人,产生了敬意。
事情是这样的:
来北京后,第一天去了颐和园公园,坐船游玩了北依万寿山的昆明湖,粗粗看了西堤和十七孔桥。晚上回家后,再看手机上行走的步数记录,竟然达到了我和女儿两万步的历史记录。
昨天是游玩的第二天。女儿和她男朋友决定,上午陪着我去动物园,下午去天坛公园。女儿说天热,咱们就去瞧瞧想看的一些动物,重点还是天坛公园吧。这正和我的心意。
我们的脚步匆忙,时间更是如此,等到从天坛出来,阳光正待西斜,身体也已经疲乏。脚步的沉重,让我们真想早一步回到出租房里。女儿的男朋友把手提袋,也接过去,但女儿偷着咧嘴的动作,还是被我发现。但她擦擦汗,转头又对我鼓励到:妈,昨天买的那个大西瓜,正在冰箱里等着咱们吃呢?
出了天坛,不多远,就是一处无人守候的购货亭。简单地操作一下,两个年轻人,很快就拿到了想喝的饮料。
北京购物方便,北京的地铁也更方便。这不,过车行道,阳光下走了不多远,一个地下入口处,就在脚下了。
凉爽的地铁走廊,让人身心也舒服不少。虽然疲惫也随着减退一些,但我们还是希望早一步跨上地铁,坐在凉凉的座位上歇歇。
有呼呼的声音,自远而近,爽快的风也接着到达。果然,我们要坐的地铁来了,我想起女儿的嘱咐,老老实实站在入地铁的箭头处,而女儿就在我的前头。我的身后,还有一位大长腿小伙,稍显稚嫩的的脸上,戴一副眼镜,是大学刚毕业的样子。
车停稳后,地铁门随后就开了。星期天,里边的人虽然不拥挤,但座位也几乎没有多余。等到几位行人下车后,排在最前头的女儿,才进入地铁,我也随后跟进。
在门口附近,有两个刚闪出来的位子,程亮的蓝色座位,挺诱惑人。最前边的女儿自然先站在座位边,但她并没有坐下,回过头来,示意我先坐。我转身坐下的功夫,似乎是一晃,身后大长腿的小伙子,一步越过我,到达另一个座位边。
我落座后,情形有点微妙,两个座位,很明显,我已经占了一个,留下一个,不是我女儿的就是小伙子的。
是不是天下母亲都是自私的,这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对于我来说,是很自私的一个肯定。那一刻,于情于理,对我来说,女儿应该坐下。也许那个小伙觉得也有点什么,动作稍一犹豫,这当儿,女儿却大方地朝他一点头,转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那个地方,有她的男朋友,两人互相一笑,并没有说话。随着地铁的轻微摇动,他们和车上的其他几位年轻人一起,手握把柄,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站点。
行驶中的地铁,大概对这样的事也司空见惯。但刚才的一幕,还是被对面一位中年大眼睛的男人看在眼里,他瞅瞅女儿,又看看我,似乎在揣测我和女儿的关系。
下一站很快就到了,车上有人下去,进来的人却少。那位大眼睛的男人也快步走下车去。我旁边的小伙子马上站起来,一个转身,坐到刚才大眼睛的男人座位上,然后他扭头去看女儿。女儿的男朋友注意到了刚空出来的座位,轻轻推她一下。女儿见座位确实空出来了,她顺从地走过来,坐在小伙子空出来的座位上,也就是我身边的座位。而她的男朋友自始至终站在地铁门口,扶着把手。这几天,每次在地铁,我发觉,只要人稍微有点多,即使有座位,他也不会抢着去坐下。说实话,这个文质彬彬的男孩子,我挺喜欢。
忘记说了,我是小城人家出来的,自己觉得,包括我的小城之内,现在的国人,素质普遍比以前高了许多。但来到北京后的这几天,每天都会坐地铁,却发现,这里的国人,文化素质不是一般的高。比如说地铁这个最普通的公共场所,几乎听不到一句大声喧哗。车厢里的人都静静地看书或者看手机,即使有人说话,声音也很轻,别人是听不见他在说什么。
此时,脑海中闪过许多孩子以前的画面,用它来对比眼前已经成人的女儿,我再一次探寻到女儿身上,可以称为素质的那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我在小城见过,在以前的济南和青岛的许多人身上见过。如今,身处北京,在地铁上,餐厅里,路上疾速行走的人身上,见到的好像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