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集中国古代建筑和器物文明之大成。可是当我们游览北京故宫时,无论是三大殿还是帝后的寝宫,都是空荡荡的屋子,看不到什么珍宝古玩,是不是很奇怪?尽管故宫也有珍宝馆,可是远远不够给故宫传说中的9999间屋子做装饰的。这是为什么?其实北京故宫里面的很多文物都去了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又称中山博物院,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配色却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红墙黄瓦,而是黄墙绿瓦,馆藏大量原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所以人们都说“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北京故宫是饺子皮儿,台北故宫是饺子馅儿”。因文物太多,接近70万件,而展览面积有限,只能展出3000件左右,所以每隔三个月就换一批展出,几乎没有看完的时候。

台北故宫怎么会有这么多文物呢?这要从抗战时期说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防不测,决定将北京故宫文物南迁。故宫工作人员马上开始准备工作,进行文物的挑选,光打包就花了半年时间,一共打出13427箱文物。先是运到上海法租界,后来又运到南京库房,七七事变后又运到四川,1947年运回南京,1949年运到台湾,辗转上万里,几十万件文物无一损毁或丢失,真是一个奇迹!现在的台北故宫不仅包括北京故宫的文物,还包括了来自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其中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民族瑰宝,价值不可估量。
近期传出风声,台北故宫在搞文物保护战时演练,欲将70万件藏品中的9万件精品转移至美国日本。消息一出,举世哗然。该院立刻澄清:绝无此事。
台北故宫的“文物演练”,从今年3月就开始了,上个月举办了反恐、防灾疏散演练。民进党有人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约有70万件文物,一旦遭受破坏,再多金钱也无法修复,应该尽快研议出“战时因应措施”。真是无稽之谈!
想当年,解放军解放北平,首当其冲的就是保护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并将后者全部画成地图交给作战部队,绝不允许战火烧到古城。后来更是争取了和平解放北平,不费一枪一弹。现在即使要统一台湾,保护文物和保护平民都是第一位的,怎么会上演破坏台北故宫文物的一幕呢?
不过,岛内也有人心知肚明:台北故宫典藏没有什么好撤离的,解放军一旦动武,必将包围台岛,文物退无可退,留在原地是最安全的。
近代以来,中国文物流失那么多,追回尚且来不及,怎么能主动送到海外呢?那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谁要干这种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汉奸行径,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让我们一窥台北故宫的文物风采(排名不分先后)。
1.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鼎内壁铸有铭文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2.散氏盘

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盘内底有铭文375字。
3.快雪时晴帖

局部
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地位仅次于《兰亭序》,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
3.祭侄文稿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4.寒食帖

又名《黄州寒食帖》,苏轼撰诗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