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时尚搭配

《总寨堡:我可爱的家乡》连载之一百一十

常驻编辑 时尚搭配 2022-08-14 村规民约   会头   青苗   香客   娘娘   庙会   旧时   羊皮   法师   家乡   群众   可爱

6、总寨堡娘娘庙青苗会HuH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寨堡是一个汉族村落,是典型的汉文化的聚居区。经过几百年历史的发展和延续,总寨堡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它也是一个集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HuH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寨堡多元信仰的存在充分反映着总寨堡民间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由于在历史上总寨堡就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且随着历代的移民戍边,内地与青海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现在特有的特色。HuH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寨堡娘娘庙会之一“青苗会”活动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根据村堡老人们口口相传,自总寨建堡以后就有庙会活动,其历史悠久,意义重大,旧时一年举办两次庙会祭神活动,即“春会”和“冬会“,其中春会(即青苗会)活动规模最大,一般都农历四月初举办,已形成俗成约定,后来,根据人口发展,耕地面积增多,春季苗会成为“青苗会”,青庙会期间邀请法师头戴护法牌子,身着法衣,担任主祭,其余身穿皂袍或青布长衫,法师手持法器或羊皮鼓,边敲边跳,边说边唱,皆按鼓点进行,在基本程式的框架内当场现编现说,说词除相关经文外加一此祈求风调,五谷丰登,避瘟驱邪,降魔除煞,家庭和睦让老百姓健康平安,过上好日子等内容,人们把这种活动俗称为“跳梆梆”(音 bjangbjang)意为法师敲打羊皮鼓发出的声音,跳神活动主要仪程由扫殿,请神,竖幡,跳神(包括迎盘,讲鸡,讲旗,说书等),招魂,放幡,卜封,送神,送五鬼,送白虎等。HuH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跳神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一项是迎盘时的娱神项目,也叫嬉乐娘娘,屇时法师身着花袍长衫,手持羊皮鼓,5 至 8 人不等,由长者法师领二舞,转动鼓面,随鼓点缓急表演相应动作,时而击鼓腾挪跳跃,技艺高超者前后空翻,打车轮,劈叉踢腿,时而打哄逗趣,戏谑说笑,不时引得香客观众大笑,气氛热烈,还为求子者表演送子节目,学鸭子走路,鸭子围蛋,采蛋等特别吸引人们眼球。旧时表演的“插口功”,持两根五、六寸长的钢针从脸颊插入口中后又从另一颊穿出,谓之“神功”观众尖叫声不断。法师在讲旗说书时主要宣讲一些历史古典故事和有关劝化人们行为规范的忠孝礼义,礼规义钜等道德方面的经典故事传说,如“二十四孝”,杨家将,长板坡救主,花木兰,岳飞等。最后还有送白虎,送五鬼,烧黄龙,放幡卜封送神等宗教仪式活动。在放幡时,众人围观抢幡绳杆上的馄锅馍,得到者意思是生“状元郎”,人们还撕一点幡纸,做为孩子冲邪时用。在青苗会期间当地群众大多数都到娘娘庙进香,添香钱,磕头祷祝等祈求娘娘保佑庄户人安康,风调雨顺。HuH拜客生活常识网

传统的青苗会一般举办三天,旧时由会头牵头到庄堡每家每户收会粮,用于庙会开支,正式开始后熬上大锅熬饭,给收给会粮的村民打给一份熬饭和馍馍等,凡是到庙上参加庙会的香客居士,年长老者都要吃给一大碗熬饭,过去由于经济条件不好,熬饭里放的肉食不多,大多以素饭为主,除给法师准备少量的油饼和白面桃以外,会头及香客一律吃用麦麸面作成的馍馍和用杂面做的油炸果儿。HuH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庙会活动不再向村民收会粮,本着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信教群众自发前来参加庙会添香钱,吃的是油饼和肉熬饭,众乡亲在庙里吃熬饭过庙会,实际也是一种集体聚餐活动,许多平时不多相遇的人们聚在一起,吃着熬饭拉拉家常,有的还三五成群到树荫下喝点小酒,乐在其中,惬意极了,看着乡亲们团结和睦脸上洋溢着惬意的表情,享受着幸福生活,这也是办庙会者的初衷。

相关阅读:

  • 驻札幌总领事刘亚明拜会札幌商工会议所会头岩田圭刚
  • 昌平鲜为人知的悬崖上的天然溶洞
  • 成都文殊院敬香
  • 中国最“灵验”的2处龙头香,已经被“烧”成了热门的旅
  • 九华山:僧俗香火安心处
  • 游“小西天”
  • 开福禅寺,合肥版「小故宫」
  • “风流尼姑”释智定:私吞善款开豪车住豪宅,竟还与两个和
  • 烧了一次高香,还以为烧的是根电线杆
  • 离天空最近的龙头香:所在地形异常凶险,有点香人替香客敬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