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民间的祭祖活动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一般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在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4、中元普度
在我国台湾地区,每年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以告慰在人间游荡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会请来僧、道诵经做法,也有人会请出佛像置于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亡魂戾气。
三、入选非遗 护航传承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和山东省的中元节习俗(莱芜中元节习俗)分别于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丰富多元的仪式风俗,能历千年而不衰,得以在民间传承发扬,源于其缅怀先祖、照冥拯孤、乐善好施的博爱精神,得益于其劝善惩恶、道德自律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民众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认真了解和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