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防办:
涉水景区及滩涂峡谷等要落实专人盯守巡查
记者8月14日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四川省防办印发了《关于深刻汲取教训扎实做好局地短时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紧急排查辖区内易发多发险情的涉水景区以及滩涂、峡谷等野外风景区域,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动态巡护,落实专人在重要点位盯守巡查,做好警示提示,极端天气情况下严禁任何户外探险、涉水活动,及时劝阻山间溪谷、浅滩水域内野游、露营等行为,坚决确保人员安全。
《通知》指出,各地要深刻认识当前正处防汛关键期,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在防范高温干旱的同时,必须高度警惕局地短时强降雨可能造成的灾害风险,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科学精准做好防范应对各项工作。要认真落实防汛减灾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隐患排查、避险转移、应急救援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要及时整改到位。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健全信息通报和沟通机制,及时共享雨情、水情和洪水调度等信息,上游地区要主动通报下游地区来水情况,及时提醒防灾避险。针对当前极端天气突发、短时、局地等特点,要建立点对点通报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高效传递信息,有效组织避险减灾。要进一步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根据雨情汛情监测预报,把预警和转移群众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一线,做到及时叫应、及时处置、及时转移。
《通知》强调,要加强重点地区灾害风险提醒提示,加大防汛避险知识宣传力度,引导消夏避暑游客和户外探险者理性出游,遇到险情保持冷静,正确避险和撤离。
四川文旅厅:
注意应对极端天气确保旅游安全
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8月14日上午,该厅向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及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行社等发出《关于注意应对极端天气确保旅游安全的通知》,要求深刻汲取8月13日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槽沟突发山洪造成群众伤亡的教训,举一反三,充分认识防范应对极端天气保障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七项具体要求。
一、千方百计确保游客安全。各级文旅部门和各类旅游经营单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细化完善应对防范极端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专项预案,加强人员物资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旦游客出现险情,要切实负起责任,第一时间配合相关部门采取紧急疏散、救援、转移等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二、持续强化旅游安全宣传。全省文旅系统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通过网络平台、LED屏幕、宣传海报、旅游团队行前培训等方式持续广泛宣传四川省暑期汛期旅游安全出行“八注意”。进一步完善景区危险区域、路段警示标牌和防范措施,引导游客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服从安全管理,不前往未开放和高风险区域野游。
三、实时关注发布预警信息。各级文旅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协调联动,随时动态掌握气象、水文、地灾、地震等预报预警信息,通过官网、媒体、手机短信、景区广播、户外屏幕等方式及时将旅游安全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一家旅游企业、每一名员工、每一位游客。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巡逻警戒,必要时采取临时关闭等措施确保安全。旅行社要合理规划调整行程,不组织前往有安全风险的地区旅游。
四、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各类文旅场所要重点抓好消防、森林草原防灭火、高频使用电器设施设备等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防止设施电力过大引发火灾。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户外场所要加强防暑降温宣传,完善空调、座椅、免费饮水点等设施,配齐备足医药箱、藿香正气液等防暑应急物品,增加流动站(点)提供便客服务。
五、做好暴雨等天气防范应对。遇有暴雨、大风、雷电、冰雹等极端天气,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要提前合理调整开放时间并及时发出公告。开放时段要坚持不间断巡查,完善避雷防雷、防护隔离等设施,要重点严防旱涝急转,防范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尤其要高度关注短临预报信息,一旦获取险情信息必须及时果断组织游客疏散撤离危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