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
污染企业疏解退出后怎么办?如何利用污染地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绿色管控来说,这都是一个难题。对于通州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通州积极探索,并交出了让百姓满意的答卷。
如今,唯有公园内的指示牌还能看到一丝东方化工园区的影子。
依托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通州区进行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建设。北投集团有效融合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园林造景,将原东方化工厂主要污染区纳入“生态保育核”,通过保留自然植被、植物播种、种植混交林、异龄林等多种方式,构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
据了解,东方化工厂的成功转型得益于“3+1”绿色风险管控体系,既节约了高昂的污染土壤修复资金,又确保污染地块得到安全利用。
具体来说,一是阻隔风险,对原厂区内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采取阻隔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扩散、污染物向空气挥发。二是自然恢复,对“生态保育核”实施全封闭管理,避免游客进入,让动植物、微生物在其内自然生长,重新恢复地块生态功能,并进一步杜绝人群接触污染地块的暴露风险。三是“绿色评估”,对地下水和厂址区域内空气进行定期监测。同时,建立“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对监测结果逐级评估,当污染物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绿色管控措施运行至今,共经历46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3次土壤监测、42次地下水水位监测、30次地下水水质监测、10次生态多样性监测工作。监测表明:原东方化工厂区域环境空气达标,地下水污染未发生扩散,污染风险可控,能够保障周边活动人群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同时,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动物栖息生态环境明显向好,鸟类品质和数量大幅增加。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本着“近自然、留弹性、活文化”的设计理念,在原东方化工厂、东亚铝业等老工业遗址上打造起近自然的森林景观和滨水空间。园区内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地域文化、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共同构成公园三十六景,构建起“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城市“绿肺”。
2020年9月,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在两年的运行中,公园深受百姓欢迎。现在这片区域已经成为承载着日常休闲、主题游乐、生态观光等多重功能的市民生态休憩中心,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标。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2年第17 18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北京:化工区化身城市“绿肺”》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编辑:姜玉函、覃琳娜(实习生)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