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有什么地方好玩的带小孩子
走进温州的仓河巷能看到省级文物保护建筑金宅,郑振铎纪念馆就这座中西合璧的合院式庭院中。它虽不是郑振铎先生年少的居所,却也在这街巷中见证了他年少的时光。郑振铎在温州出生,并在温州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郑振铎曾经说过:“我是瓯江的乳汁哺育大的。”他会讲温州话,喜欢温州菜,一生乡音未改,经常怀念童年在温州的生活。他的散文集《离别》、散文诗《雁荡山之顶》、小说《家庭的故事》均取材于温州或反映对家乡的思念。
纪念馆二楼有郑振铎书房的场景复原,按照五十年代他在北京工作时的书房进行布置。不完全统计,由他主编和参与编辑出版的杂志、报纸有三十七种,图集十四种,丛书二十二套;选编、校点、影印的中外著作四十余种。郑振铎的作品,涉猎广泛,文采飞扬,至今仍有不朽的审美与学术价值。
纪念馆二楼展示的仿唐彩绘胡人骑马俑、仿唐三彩双龙戏珠击鼓壁饰、仿宋影青瓷犬首俑等就是郑振铎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那批陶俑的仿制品。他将自己收藏的657件陶俑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批陶俑上起两汉,止于宋代,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填补了当时故宫博物院收藏空白。斯人已逝,但其故事和精神永存。郑振铎纪念馆便是精神承载地之一。
"10:00"
江心屿
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与鼓浪屿齐名,被誉为“瓯江蓬莱”"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点击阅读“江心屿”更多内容
江心屿上的领事馆,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第二年,英国领事就进驻了温州。过了十几年后,到了1894年,英国人在温州江心屿建起一座三层小楼,作为英国领事馆。
这座领事馆位于东塔山下,隔着瓯江与温州主城区相望。英国人为了安保的需求,要求拆除东塔的飞檐走廊,留下一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如今这一座小洋楼成了不少当地人拍婚纱的取景地,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受到很多新人的好评。
浩然楼也称孟楼,位于信国公祠东,临江面城。明万历八年(1580年),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享建盖。楼名一说取自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又说为纪念到过江心屿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