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撞击木头后,啄木鸟的舌头会迅速地弹出以缓冲撞击,就像我们在放下杯子时,如果用小指垫一下,就不会发出太大的声音。
根据实验分析,
撞击力中大概有99.7%的能量传给了身体,
而只有0.3%留在了头部。
此时,进入头部的这0.3%的能量,也已不是直接的碰撞能量了。鸟喙和舌骨使得真正进入大脑中心区域的能量,消散为热量形式。所以“头脑发热”的啄木鸟,在啄食树木后,要进行短暂的休息来“散热”。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造物者的神奇!
一种说法是:原来在啄木鸟的头上至少有三层防震装置,它的头骨结构疏松而充满空气,头骨的内部还有一层坚韧的外脑膜,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体,减低了震波的流体传动,起到了消震的作用。
啄木鸟花冬天怎么养2
三九寒天,就算穿得像个行走的被窝,出门还是分分钟冻成狗。如果不幸身为一只流落荒郊野外的小小鸟,连热水袋和暖宝宝都没地儿买,你怎样才能熬过漫漫寒冬?且让我们认真观察一番,看看鸟儿们都有哪些冬季生存绝招。
第一招:有多远,飞多远
万物生发的春夏时节,种类众多的鸟儿不惜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极地等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域,一边完成生儿育女的鸟生大事,一边尽情享用丰饶的食物资源。等到深秋的寒意渐重,美味的虫子或植物也消失了,这些机会主义者便会拖家带口,浩浩荡荡飞往南方的越冬地。类似的迁徙也发生在南半球,只不过候鸟迁徙的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种类繁多的候鸟(图片来源:sanationalsociety)
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着各不相同的旅程。来自北极圈附近的太平鸟,飞到北京就算找到冬季的安乐窝了。同样从北极出发,苦逼的北极燕鸥却要飞越地球半圈,才能沐浴到南极极昼的阳光。在冬季来临之际,及时完成从繁殖地到越冬地的漫漫远征,却又是候鸟们必须承担的共同命运。张开双翅追逐远方的温暖和生机,就是这些小飞行家的祖传过冬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