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时间
牡丹自8月下旬(处暑)到10月上旬(寒露)期间均可嫁接,以白露(9月7日-8日)到秋分(9月23日-24日)为宜,特别是以白露前后嫁接成活率最高,这可能是牡丹嫁接对特定温度和湿度的反应,白露前后,气温在20-25℃,30cm深地温为18-23℃,接口处很快便会愈合及产生愈伤组织,所以成活率高。嫁接在野生芍药的实生砧上,置于恒温恒湿箱内,不管是8月下旬-9月下旬,还是11月初嫁接,成活率均达90%以上。根据这个试验,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类似于“白露”前后的小环境,则可以将牡丹的嫁接时期延长四个月以上,这对于实现牡丹的工厂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牡丹科研工作者应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
砧木选择
牡丹嫁接最初(宋朝)以挖掘野生牡丹作为砧木,明代则开始用芍药根作为砧木。现在,砧木既可以用芍药根,也可以用牡丹根。芍药根以芍药品种“粉玉奴”的根为主,产根量大,根粗细长短均匀,适应性广,生长势强,价格低廉。另外,一般芍药品种的根也可以作为砧木,但因其种苗价格较高,砧木用量大时就不划算了。牡丹根以牡丹品种“凤丹”的根为主,近年来,以点播后连续生长2-3年的凤丹实生苗或1年生凤丹苗重新分栽再生长2-3年的根为主,产量高,规格一致,抗病、耐盐碱、生长势强,可直接定植,是作为牡丹嫁接用砧木的发展方向,应大力宣传、推广。砧木晾晒1-2天,失水变软后进行嫁接,这样切口不易劈裂,便于操作。
接穗选择
接穗最好采自母株基部的当年生萌蘖枝(由土芽长成的枝条),其组织充实,生命力旺盛,基部容易发生新根及萌生新枝,接后成活率高。但是,有些品种的萌蘖枝很少,只能采用树冠上部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接穗长度一般为5-10cm,粗度0.5cm以上,带有2-3个充实饱满的芽。近年来,为加大繁殖系数和种苗的规格化生产,正在积极推广“单芽”接穗。接穗中部组织充实并呈现白色,接后容易成活,中部组织疏松,呈现褐色、黑色的枝条不宜做接穗。接穗最好随采随接,久放则影响成活率。如果短时间存放(1-3天),可置阴凉处并分层埋入墒情适中的土壤中,并注意防雨。长途运输,接穗应放入装有湿苔藓的塑料袋内,温度以5-10℃为宜。
嫁接方法
牡丹嫁接繁殖,以其使用的接穗、砧木和嫁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裸根嵌接,就地劈接、单芽切接、单芽贴接和方块芽接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