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2月12日,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高以34秒32的成绩打破冬奥会纪录,为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夺得首枚奥运金牌。4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冬奥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高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称号。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高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他说,“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这是祖国对我的认可。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这份荣誉。”
▲高于婷
高,199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8岁开始滑冰,14岁加入省队,19岁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男子500米速滑冠军,同年加入国家队。4年前,高在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速滑比赛中获得铜牌,这也是中国速滑队在冬奥会上的首枚男子奖牌。4年后,高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一举夺金。这一次,他弥补了四年前的遗憾,给勋章镀上了金光。
幸福和骄傲的背后,是高十年的努力和拼搏。他知道赢得金牌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和自己比较,和时间比较,和自己身体的极限比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高年轻时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还是想再坚持一会儿,因为放弃容易,坚持难,工作就完了。”
在高看来,“每一个最终能实现自己竞技梦想的运动员,都是在不断的面对困难。这个“迎难而上”的“难”,在于突破自己,突破过去的自己,突破过去的成就。每个运动员的动力都应该是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可以上升到世界舞台的最高水平,让国歌在世界舞台上响起。”
▲高于婷
除了傲人的成绩,高也因为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那句“我比,格鲁”而成为大众心中的“格鲁少年”。当他做客封面新闻《封面就是上》奥运特别节目时,还解释了高“格鲁”的含义,“与众不同,很有个性,独特的感觉。”在这次采访中,高给自己加了一个新形容词“独狼”—
“我最近听到最多的,就是别人说我像个‘独狼’,独自在冰场上顶风作战。其实,速滑和其他项目的区别在于,它基本上是一种自身和自身之间的较量,就像一只孤狼。现在就是这样,因为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很会表达的人。我训练的时候只和教练一起训练,可能会有点孤独。”
无论是《格鲁少年》还是《独狼》,高对速滑的热爱不变。但是面对公众的关注,高感到了一些压力。“现在,更多的压力来自于支持我和速滑的人,这也让我觉得更有责任。我想让你知道速滑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比如它的亮点在哪里。我想更好更大力的推广这项运动,让更多的人爱上速滑。”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高即将归队,重新开始下一阶段的训练。“很有可能大家会再次看到我出现在另一场比赛中。现在,我们先卖一点禁锢。”在五四青年节,他也想告诉所有的青年朋友,“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的奋斗和努力决不能仅仅是为了个人。一个人的个人理想总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要‘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坚持理想,永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据受访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