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四川记者姜
5月9日,首届国际体育基础理论会议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以“小线、大线”的形式召开,吸引了大量体育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线参会人数达17000人。本届以“坚持诚信创新:回归体育基础理论”为主题,设有主题报告、海外视野专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场、专题讲座会场和“在线”墙报交流会场等。
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杨桦作了题为“体育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新时期体育基础理论的新探索”的主题演讲。通过追溯历史渊源,考虑现实实践,预测未来发展,他对体育基础理论的核心命题,如体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出了新的阐释。“理解体育的概念、特征和功能,不仅是体育实践不可或缺的理性支撑,也是体育理论不可或缺的基石。只有对体育概念、特征、功能等基本要素有了清晰稳定的认识,才能建立起内容完整、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体育科学。”杨桦说。
中国特色体育学科的未来发展应通过“三力六度”来加强。“三力”是影响力、引领力和传播力;“六度”是契合、相关、契合、流行、展示、成就。这是福建师范大学黄汉升教授在《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报告中的观点。他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学科图景等维度,从多个角度提出:明确新时期中国特色体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历史定位和现实定位,可以提升体育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江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