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题:新疆真实的故事很美很平凡,能被美国和西方看到吗?
中新社记者李玉学
从去年开始,“万人说新疆”短视频大赛征集并发布了很多原创作品。镜头中立体的新疆,与一些西方媒体制造的“新疆故事”大相径庭。也许美丽但普通的故事在艾博眼中并不被一些西方媒体所喜欢,或者它们被直接过滤掉了,不符合他们的政治意图。
时至今日,一些西方媒体仍不时刊登从国外来的从未在新疆生活过的人的“故事”,讲一些让新疆人愤怒莫名的“故事”。新疆人一出声,就被丑化为“演戏”“说谎”。如果这些媒体真的是在寻找真相,《万人说新疆》提供了很多通俗易懂的素材。
在短视频《小足球运动员踢出美好童年》中,哈密市的阿里·阿不都热西姆(Ali Abdurehim)在一个冬日的早晨被父亲领着去幼儿园。男孩和女孩大声向老师问好。从外表看,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的热身运动有点像英文儿歌《头肩膝趾》。简单活动后,小草坪上的足球赛开始了。来吧,尖叫,大笑...这是典型的孩子的快乐。放学后,穿着厚厚冬装的“小棉球”蹦蹦跳跳地来到父母身边,有的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了。
普通的片段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如果有人别有用心的坚持说一个美丽的新疆一定是假的,你以为小孩子的笑容是可以排练的吗?
摆脱贫困、恐惧、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是中国新疆近年来在人权保护方面取得的切实进展。至此,新疆连续五年以上未发生暴恐案件,血淋淋的伤口正在愈合。截至2020年底,新疆已脱贫306.49万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今年一季度仍以7%的GDP增速领跑全国。新疆平均每530名穆斯林就有一座清真寺,高于许多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
尽管事实如此,一些外国媒体和政客仍然相信,放大甚至捏造关于新疆的虚假故事,因为谎言可以配合炒作话题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阴谋。美国接二连三对新疆光伏产业实施制裁,以莫须有的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的真实目的显而易见。
新疆不怕诋毁,但这种卑劣的行为正在伤害全球产业链。去年年底美国签署《维吾尔强制劳动防止法案》后不久,《经济学人》就刊文称,很多企业不愿意配合美国政府的制裁。一是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二是新疆出口的棉花和西红柿在全球供应链中难以替代。另据报道,相关制裁将阻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它们涉及光伏产业。
当新疆人民通过劳动争取更好的生活,成为全球产业链良性运转的一环时,那些肆意制裁的人才是人权发展的真正破坏者。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和政客们应该尽快清理自己落后的敌对思维,停止诋毁和干涉他人,不要让自己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