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谷老师的学习精神也是我们很多教练比不上的,他已经60多岁了,每年有几个月时间都会在欧洲学习,学习别人最先进的训练方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日本足球的特点进行揣摩,整理好思路以后他再给其他年轻教练讲解。”张洋说,“从这些看,我们和日本足球真的差得太远了,不管是教练培养体系,还是具体的训练体系。”
李胜,做青训教练时带出张修维这样的国家队队员,担任执行主教练时带领贵州队、四川FC升级,担任过四川FC主教练,去年带领成都顶耀参加中冠联赛前,球队一直在成都足协基地训练,李胜有空也去看池谷孝团队指导青年队,池谷孝有时候也会去看李胜球队的训练,一来二去两人似乎成了忘年交,“我们两人一起谈足球可以谈通宵。”
李胜至今保留着池谷孝在顶耀队去年中冠最关键淘汰赛给他写的建议,“别人很谦虚,结束在基地的集训时,我告诉他,我们要去广西比赛了。他问我,是否允许他跟我们一起去赛区。我很高兴,当然希望他去,结果每场比赛前,他都用纸把他觉得比赛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东西一条一条写出来给我。”对于池谷孝团队的水平,李胜相当认可,“非常非常有水平。我们没事就聊足球,聊日本足球,聊训练。”
最让李胜佩服的是他的匠人精神,“他60多岁了,每年都要去荷兰阿贾克斯至少待一个月时间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先进的训练,还要学习如何在社区抢球迷的俱乐部运营方法。“池谷在日本足球界除了担任很多职务外,在来成都前还带着一支大学生球队,最关键的是,球队就他一名正式的教练,连守门员教练也没有。池谷在队中选一些他认为今后可能走上教练岗位的队员做助理教练,手把手地教。”这在中国足球的体系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日本足球做到了。
中日之间足球人口的巨大差距、青少年联赛体系的明显差异,这些在池谷孝看来也是导致现在中日足球差距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心原因。“池谷孝曾介绍,他们会通过小学联赛的观察,在小学毕业开始选拔好的苗子进入职业梯队,但没被选上的队员档案和特点都会保留下来,到了中学也有完备的中学生联赛,然后是高中联赛,这些有记录的队员都会被一直追踪。
李胜也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经验,“我以前带青训都知道,在我们这边一旦12岁没被选上梯队,可能就不再踢球,或者即使踢也没有系统训练和比赛,几乎就不再有机会进入职业足球体系。但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都有阶段性,有些孩子可能在14岁以前不行,到了14岁后突然开窍,我们完全没有自己的体系让这些孩子一直踢下去。”
“被选进梯队的可能也就是20~30人,这些人之中,可能会有小时候感觉很不错,但身体发育起来以后状态下滑很快的队员,这就导致成材率下降,全国的职业足球人口分阶段来看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一支国青队可能就只能在200~300人中间选。”李胜告诉记者。
“池谷老师是我接触过的所有教练讲师中水平最高的。”这是现在成都足协U17梯队主教练谭博的评价。
谭博球员时代曾在法国梅斯接受多年培训,带领的球队夺得过全国青运会冠军,“他们的逻辑性特别强,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以哲学的方式在解答。对细节的把握非常精准,尤其是在狭小空间里对球的处理,从小这样的环境中训练,成年以后在球场上自然就表现出很强的处理球能力,这些都是训练设计的效果。他会明确要求教练员,让队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像我们的体系里,教练只是告诉队员应该怎么做,不会告诉队员为什么。”
逻辑性强,也是成都足协U15队现任主教练张琪接触日本教练团队后最大的感触,“逻辑性,是他们最强调的东西,这能加深小球员对足球的理解。以前当球员的时候,有些场面可能我在后期才知道应该怎么思考去处理,因为从小的训练没学过这些东西,往往就是自己意识到了,但是在身体上反映不出来。而日本教练的训练设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很小的时候就抓。”
对于球场分区域训练,张琪也特别认可,“我都计划让工作人员按照他们对球场的分割,直接在球场上把区域画出来。这样队员到了这个区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处理球。这个区域要求与队员原本踢哪个位置没有关系,不管你是前锋,还是中场或者后卫,只要在那个区域,从小就知道应该怎么踢球。这些其实应该从更小的时候就开始抓,到了16岁以后很多东西就不容易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