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篮亚洲杯,当日本的宫崎早织象鬼魅一样快速击穿中国队防线,把胜利带走的时候,无数中国球迷黯然神伤。
我们看到了差距。
当中国女篮战胜澳大利亚,战胜法国,战胜比利时,战胜西班牙,战胜英国……球迷们欢欣鼓舞,我们看到了女篮崛起的希望。
2022,女篮世界杯分组已经出来,中国同美国、比利时、韩国、波黑、波多黎各同在A组。
女篮,承载着殷殷的希望。作为三大球来说,最能给球迷带来骄傲的就是女足和女篮了。
李月汝、韩旭、李梦、杨力维……这批队员正是黄金期,中国女篮正在崛起的路上,这是个很重要的时期,不可错过。怎么让“黄金期”发出金色光芒,却并不那么简单。

有两件事,必须要说:
第一,本像牡丹那样娇艳,却像白菜那样栽培。
女篮队员挣来的是荣誉,男篮队员挣来的是实惠。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女篮队员的月薪只有几千块钱,联赛夺冠队伍的冠军奖励约为10——50万元,这在女篮里就算“富婆”了。
赚钱多少,这个暂且不多说,姑娘们也从来没有因为工资而说三道四过,但是我们的女篮联赛面临的环境,却是令人无奈。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女篮联赛一缩再缩,导致上个赛季只有一个多月,有点“糊弄差使”的感觉,2020年,还直接把女篮联赛后半程给取消了。
防疫,这理由无懈可击,那么男篮不需要防疫?别的项目不需要防疫?这事儿无论如何,也得承认是对女篮重视程度不够。
我可以不要钱,我可以不要名,但是我要比赛,要提高,要增长竞技水平,这也办不到,就实在遗憾了。
女篮联赛的推广力度、包装模式,更是提不起来,到现在为止,央视每年只转播几场关键性的季后赛,至于常规赛,基本上一场都不播。也看不到有任何推广宣传的行动。
不要老强调“市场认可度低”之类的,你越是不推介,市场认可度不就越来越低吗?
更糟糕的是,即便是这样的状况,甚至都难以保持。
曾经的四冠王辽宁女篮,在2019年解散了,时隔两年,终于在男篮投资人刘景远先生的鼎力支持下,重新组建。
而上个赛季,河南女篮又宣布解散。张茹远走内蒙古,选秀状元方敏到了新疆。
实事求是地说,女篮,目前的生存土壤,相当“贫瘠”,生存状况,相当挣扎。
本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牡丹,却一直在被当作白菜那样栽培。
第二、一枝独放不是春。
常看球的都知道,现在女篮联赛“土豪兼并”非常严重,赛季还没开始,所有人都知道——总决赛是内蒙古和四川的对决。
常规赛,内蒙古、四川这些强队,与其他球队比赛,动辄赢四、五十分甚至六、七十分,差距太过悬殊,简直不像同级别的联赛。场面是否好看,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你让李月汝这样的队员,上了场便轻轻松松获得胜利,连汗都不出,这样的联赛是起不到锻炼作用的!
球员需要激烈拼搏,激烈对抗,才能在战斗环境下形成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竞技素质。
像上个赛季这样,一个多月的赛程,大多数场次还轻轻松松,没有筋肉对撞,没有火热氛围,没有紧张窒息的白热化考验,球员的对抗能力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如何保持?如果老这样下去,这批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就要荒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