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办赛:教育、体育部门与足协各司其职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相关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组建了综合协调、督查、竞赛、裁判、宣传、技术调研等工作小组,三方派人担任工作小组成员,共同推进联赛各项组织工作。
中国足协介绍,这样的赛事组织架构有利于教育部门在立德树人、文化教育等方面对青少年球员给予更大支持力度,体育部门、足球协会在专业人才队伍和专业能力上给予更多保障,各方优势资源互补,共同促进青少年球员健康成长。
“赛事办公室要充分借鉴体育总局青少司和教育部体卫艺司在青少年足球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方法,发挥各自特有优势,特别是吸纳好教育部体卫艺司长期以来开展校园足球的经验方法。”陈戌源说。
高洪波表示,在赛事执行层面,全国赛事办公室与地方组织机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大局上来,凝聚发展共识,深入推进地方赛事落地实施;面对部分地区青少年足球发展较为缓慢的现实,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中国足协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赛事组织机构的人才、政策、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中国足协表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将加大媒体宣传、电视转播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展现中国青少年球员的良好精神面貌。
疫情防控:多策并举力保首届赛事进行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序组织开展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是教育、体育部门与中国足协面临的难点。
陈戌源表示:“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赛事预案和开幕式方案。”
据介绍,联赛各组别赛事将在全国各地适时开赛,并将举行一个简单但有意义的开幕式。
作为联赛主办方,中国足协表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机制,保障青少年球员身体健康。
“赛事办公室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各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防控措施。将根据国家整体要求,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通过足球活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赛事组织过程中,做到核酸检测、人员管理措施到位,制定应急预案和熔断机制。赛事办公室与各地会根据实际安排灵活的赛制,保证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能够在全国顺利进行。”乔岱虎说。
赛事执行:多项突破塑造青少年足球生态
社会青训机构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社会青训机构将首次被纳入全国青少年赛事体系。
乔岱虎表示,学校、体校代表队与社会青训机构、职业俱乐部可以开展合作,球队名称可以联合使用,在校的俱乐部队员可以直接参赛。这也是促进体教深度融合之举。鼓励专业资源与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合作、实现多赢。
本着摒弃锦标主义、面向人人的原则,以青少年球员健康发展为总体目标,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在赛事规则上进行了创新。例如,在传统比赛结束后,部分年龄段还可进行25分钟的第三节教学比赛,让更多孩子获得出场机会;在初中阶段的男、女足比赛将缩小11人制比赛场地,使比赛更贴合现代足球特点,提高精彩程度。
此外,《方案》提及:球员参赛将按照出生日期和学年综合确定组别。对此,乔岱虎解释说:“这是在原有制度上的创新,既满足各学校代表队的组队需求(9月1日入学),又与国际接轨,满足人才选拔需要。做到大小月份孩子的统筹兼顾,队伍组建上的稳定。”
另外,赛事还将以中国足协官方App“绿茵中国”为基础,与全国各赛区的赛事管理平台打通,建立数据中台。参赛球队的报名、竞赛等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