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刘
朋友问我对今年法网的看法,我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感动。因为在罗兰加洛斯,人们不仅看到了纳达尔,还看到了郑。
纳达尔有点远,先说郑吧。
圈内人和真正的粉丝当然知道郑,但在此之前,她其实还没有“王炸团”(王玺玉和王心雨)出名——三人都是高个,被视为中国女网的未来。
现在,郑已经成为的“火箭少女”,把“轰炸王组合”远远甩在身后。在1-2遗憾失去世界第一Swatec的当晚,郑相关微博热搜多达5条,甚至一度登顶榜首,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
许多人将郑的离开与两年前新年前夕击败小威廉姆斯相提并论。但如果你问我,郑给中国人的惊喜可能更好。因为郑还不到20岁,每个人都可以遐想她的美好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郑也配得上这样的热情。
网球是一项国际性的运动,关注郑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当她晋级法网16强的时候,四大满贯的官方祝贺就送来了。当她以1-2输给斯瓦特克时,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官方报告的标题赫然写着“斯瓦特克从郑手中逃脱”。
对于失败者来说,这应该算是一种另类的肯定。
郑让人眼前一亮的,当然不仅仅是她的成绩,还有她肉眼可见的天赋:1.85米的身高,完美的肌肉线条,有力的发球,女选手少有的侧击,灵活的落网球...这些都颠覆了中国女子网球选手给世界留下的印象,妥妥的国际范儿。
她的出身和履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女网的传奇人物李娜:她也是湖北人,同样的启蒙教练和外籍教练,同样的独奏,同样的国际训练体系...
她会成为下一个李娜吗?郑的回答让大吃一惊:“李娜给了我一个梦想。成为大满贯冠军一直是我的梦想。”
这已经不是郑第一次向外界表白了。2019年,17岁的郑持外卡参加了武汉网球公开赛。一上来就遇到了两次大满贯冠军的库兹涅佐娃。结果他很快0-2落败。不过,小女孩赛后对媒体表示,“我不认为有太多对手。我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大满贯冠军”。
这就是郑永不服输的性格。她从不缺少一颗冠军的心。
在本届法网上,郑曾多次向外界透露自己的野心:“连胜总是需要有人出现才能终结”、“每个运动员都有可能获得法网冠军”、“胜利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她仿佛成了一个“黄金少女”,透露着中国女选手少有的成熟与独立感。
Swatek说得很好。一个球员能否成为大满贯冠军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果他打得不好,肯定会成为大满贯冠军。郑已经具备了成为大满贯冠军的一切潜力和条件,但要让梦想有可能到来,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球技的提升,心理的构建,球场内外各种关系的处理,包括如何看待法网一战成名,都需要她和她的团队积极面对。
郑不到20岁,成长速度喜人,但环顾女子网坛,年轻人“抢班夺权”已成惯例:世界排名第一的斯瓦泰克才21岁。2004年出生的高福早已进入大满贯决赛,还有、费尔南德斯等名将,都与郑年龄相仿。正如郑所说,她在保持耐心的同时,也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时间似乎总是优待年轻人。然而,时间并不总是站在年轻人一边。不信你去看看36岁的纳达尔,第14次法网夺冠。
还有郑的偶像,同胞李娜,她第一次获得大满贯冠军时才29岁。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时间的朋友?我觉得原因一点都不复杂——他们永远是一颗心甘情愿的心。如果你下定决心,时间会站在他们一边。
我希望年轻的郑能展现青春的力量,做时间的朋友。“未来无法预测,过去无法改变,现在只是在做梦”。这是郑的梦想,也是无数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