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预期般击败比利时和加拿大女排后,中国女排0-3不敌美国女排,1-3不敌日本女排,使得中国女排以两连败结束了世界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
两连败的原因不难找到:阵容实力的差距,教练的意外生病,球员连续作战的疲劳……虽然输给美日两大强敌有些可惜,但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但问题是,在这样的训练机会中,是否应该给更多的轮换球员空表现和锻炼的空间?我们应该尝试多种战术吗?真的能培养新人,给新人惊喜吗?
李莹莹单挑中国女排。
“不要考虑一次性交易”
中国女排输给美国队后,网上最喜欢的留言是——“女排换人要我付钱吗?”输给日本队后,网民们都“心疼李莹莹”。
其实对阵美国女排,中国女排虽然0-3输了,但是每场比赛的差距并不大。但第二天,对阵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在赢下第一场后遭遇了“崩盘”。被对手1比3逆转,第四局只得到12分...
从赛后的统计来看,中国女排面对老牌的日本女排确实鲜有亮点。砍下27分的李莹莹和砍下12分的龚翔宇是阵中的两大进攻强点,但除此之外,无论是拦网、后防线、快攻衔接和球队一传都没能发挥出理想的水平。
蔡斌不断提醒队员们要冷静。
暂停期间,主教练蔡斌反复提醒队员注意控制失误,做好防守:“我们犯了太多莫名其妙的错误,我们必须减少。不要试图一锤子买卖,要有耐心”,“先把球接住,防守反击”,“不要挡”...
在进攻方面,他也曾多次指导球员发挥身高优势,“攻得更高、更高、更远”,但从比赛的实际进展来看,球队的表现离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队长袁的表现遭到球迷质疑。
一套阵容战斗到底?
输给日本后,中国女排队员的挫败感显而易见。
如果要找连续失败的原因,其实挺明显的。
毫无疑问,这支没有朱婷和张长宁的中国女排并不是最强的队伍,甚至连主教练都被迫缺席。由于身体不适,主教练蔡斌未能指挥第二阶段四场比赛中的前三场,助理教练不得不代他指挥。
同时,连续作战积累的疲劳也不容小觑。
从主场出发去土耳其打第一赛段,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往菲律宾打第二赛段,无论是场上密集的赛程,还是场下累人的乘船,对球队来说都是不小的消耗。
女排有点郁闷。
而中国女排的对手们其实也在经历这样的赛程,但问题是——在这样高强度的消耗下,中国女排的阵容基本上没怎么调整。
与世界女排联赛其他参赛队相比,日本女排第二阶段调整了2人,美国女排最多调整了7人,而中国女排只做了一次微调,在接发球位置上换下了原苗的位置。
但事实上,无论是还是苗,在这两个阶段都很少获得出场机会...
苗文怡只在第四场对泰国的比赛中替补出场,而陈沛妍在第二场比赛中从未出场。
换句话说,中国队的主力队伍在两个阶段基本保持不变,在如此高消耗的赛程中保持良好状态是极其困难的。
之后,就业问题需要蔡斌思考。
第三阶段,到底怎么打?
不难发现,这支世界女排联赛的队伍,除了核心球员受伤的主攻位置和自由球员位置的调整,基本延续了东京奥运会周期的队伍。
但在出发前,球队和蔡斌说得最多的,其实就是“培养新人”这四个字。
下一阶段,中国女排将从菲律宾奔赴欧洲的保加利亚参赛,这也将是本赛季世界女排联赛的最后一站比赛——一定的轮换有助于减少对球员体力的挑战,缓解身体压力。
同时,在第三阶段,除了第一个对手巴西,波兰、多米尼加、韩国的实力都不是特别强。目前在世界女排联赛积分榜上都低于中国女排,这也给了球队空的空间。
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女排来说,由于已经遭遇三连败,球队的成绩压力越来越大。
8场比赛下来,球队暂时排在积分榜第6位。要实现进入8强,晋级总决赛的目标,第三赛段必须要有成绩保证——那么问题又来了。年轻选手能保证成绩吗?
中国女排真的很难——她们想培养新人,但可能要付出成绩的代价;因为球队关注度太高,球队输球就会进行热搜,导致输球的心理建设成本过高;如果用老队伍,有些比赛确实可以顺利拿下,但是要面对体能问题,关键时刻会被体能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