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体育于6月19日19:00在《体育新闻》推出“上海体育辉煌五年”系列报道。从竞技体育硕果累累、深入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积极打造全球文体活动标杆品牌、全面推进上海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等方面展示了2017-2022年上海体育取得的成绩。
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来自上海的46名奥运选手参加了17个大项、22个小项和50个小项的比赛。在展现更加开放自信的体育形象的同时,获得了5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上海竞技体育五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全面推进世界体育名城建设的重要环节。
传统体校、体教结合、社会力量培养,五年来逐步形成了上海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钟天使、、陈妍希、姜都是传统体校培养的奥运冠军,而女子四人双桨冠军则是从七宝中学和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中走出来的奥运冠军。
2017-2020周期,上海市共有20所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9-2022年周期,上海以市、区两级800多所传统体校为基础,布局65所学校办二线运动队,实施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程,促进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提升。此外,上海还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力量的培养,命名并扶持了35个“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新竞赛项目,三人篮球,带领女队的主教练徐嘉敏,主力张治廷,都是在申城土生土长的优秀篮球人才。三年来,上海为三人制国家篮球队提供了训练、科研和教育支持,帮助这个新项目从上海起飞。最终,中国女篮三人组获得奥运铜牌,代表中国篮球时隔近30年再次站上奥运领奖台。
奥运奖牌背后,体育科研支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上海体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力争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和最好水平。体育科研人员利用科学手段监测运动员的身体数据,为教练制定最佳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他们还利用先进的技术帮助运动员从伤病和疲劳中恢复。
上海科技在助力体育方面的成就,在北京冬奥会上也有所体现。中国的闫文刚以4分01秒77的成绩获得钢架雪车季军,为中国钢架雪车队夺得冬奥会历史上首枚奖牌。这枚突破性铜牌的背后,还有上海的科技团队。
作为上海培养的参加冬奥会的雪上汽车运动员,应清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了女子单人雪上汽车第九名。她和同样来自上海的刘炜、甄亨一样,都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拔”从田径转来的。自2017年起,上海为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会中心在上海的筹备和训练提供全方位保障,包括人才保障。上海青训院扎实的田径训练也为三位上海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上海还为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做出了贡献。有30多名来自上海的技术官员。服务北京冬奥会后,继续参与上海冰雪运动的青训和推广。
从东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上海竞技体育实现了无数次历史性突破,不断攀登高峰。所有的突破都是上海一系列创新改革的结果,如建立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援助。上海的竞技体育之路越走越宽,未来会收获更多的果实。
来源:五星体育
选稿:吴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