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点球击败秘鲁进入世界杯。
连续五届世界杯都打进了决赛。无论这支澳大利亚队是人才济济,还是充满国内外质疑,从2006年开始,澳大利亚一直在世界杯上占据一席之地。
世界杯开幕前,澳大利亚已经在卡塔尔赢了——他们点球淘汰了秘鲁,那是在卡塔尔的世预赛附加赛。
当所有球员都冲向夸张的替补门将雷德梅尼(Redmayne)庆祝晋级时,球员的黑人中场马比雷(Mabire)倒地痛哭的画面俘获了所有澳大利亚球迷的心。
这是一个出生在肯尼亚难民营的苏丹后裔。“没有澳大利亚的庇护,我和我的家人就没有机会继续我们的生活。”马比雷说。
玛比尔倒在地上,激动地哭了起来。
马比雷10岁搬到阿德莱德,这支国家队是澳大利亚作为移民国家的典型。
球队中有穆斯林、天主教、东正教等不同宗教背景的球员,包括盎格鲁-撒克逊、德国、黎巴嫩、波利尼西亚、克罗地亚、意大利、美拉尼西亚、法国、荷兰、日本、希腊的后裔。
他们从来没有被人看好过,即使是在亚冠序列,也不是一线球队。但澳大利亚在足球层面的竞技精神,完全符合这个国家被称为“最运动的生活方式”的性格。
澳大利亚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是在1974年,当时国家队由大量新移民和移民后裔组成。
只有在澳大利亚,足球从来不是一线运动。与板球、澳洲橄榄球甚至篮球、游泳、网球相比,足球落后。
马比雷是澳大利亚移民足球的代表。
各类移民在最终国籍代表的选择上一直存在多重矛盾。1986年,多利戈放弃了澳大利亚国籍,选择代表英格兰参赛,这也是当年备受争议的话题。
21世纪初,克罗地亚足协从澳大利亚挖走了西穆尼奇、塞里奇、迪杜里察,维杜卡也一度差点放弃澳大利亚——刚刚独立的克罗地亚,其首任主席甚至专程赶到墨尔本,试图说服维杜卡加盟克罗地亚。
但在这支2022年世界杯澳大利亚队中,过去的种族冲突已经降到了低谷。或许这也与2006年“黄金一代”后澳洲足球人才输出低有关。
其他足协,来这里挖角的次数锐减。在澳大利亚相对贫瘠的足球人才生产时期,反而形成了内部团结。
所以延续了澳洲足球相应的风格——他们不一定踢得好,他们也从来不在乎自己的足球呈现是否美观,但是“足球袋鼠”和他们世界闻名的板球队、橄榄球队甚至游泳队一样,敢打敢拼,爱对抗,有绝对的战斗意志。
替补门将雷德梅尼神奇一跳。
这种运动风格的形成首先需要澳大利亚“全民运动”的运动氛围。
各种国际数据调查显示,在人均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上,澳大利亚在过去30年里一直保持着国际领先的地位,这当然与澳大利亚独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关,也符合澳大利亚人对户外和运动的热爱。
其次,澳大利亚社会很享受对抗的亚文化氛围——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率真和单纯,很多被外界诟病,但在体育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穆目前效力于超级上港。
因此,即使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也能在世界大部分主流体育项目上保持国际竞争力。
他们是篮球、橄榄球和板球等英国体育项目的领导者。在游泳田径,以及网球和高尔夫赛车,基础运动或者市场化程度高的现代运动,澳大利亚什么都能玩。
足球略被遗忘,因为相比其他运动,澳洲足球并没有世界强队那么强,周边国际区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澳大利亚尽力加入亚足联的原因。
澳大利亚球员在更衣室庆祝。
在文化层面,足球在澳大利亚近百年的传承和推广,在不同的移民社区盛行,比如克罗地亚移民地区联盟。
但地方联赛虽然成立了,但却是半欧半美的混合赛制,无升无降,市场价值暂时不高。这些都制约了澳洲足球接班人的成长。
2006年维杜卡、凯威尔、卢卡斯尼尔“黄金一代”之后,虽然也有卡希尔等知名专家,但澳洲足球人才的培养始终需要面对其他体育项目对优秀体育人才的竞争。当足球人才成长到一定年龄,就像上海港的阿朗梅一样,必须在欧洲联赛寻求晋级机会,否则职业发展就成疑问。
所以能够连续打进世界杯是足球在“袋鼠之乡”立足的基础。
与法国、丹麦、突尼斯同组,澳大利亚很难小组出线,但任何对手想要击败这支强队都要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