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记者赖实习生戴
都江堰和香港,一个位于西南内陆,一个位于东南沿海,相隔1700公里,却因为一个援建而更近。“5.12”汶川地震后不久,2008年11月7日,香港赛马会与四川省体育局签署了都江堰奥林匹克学校项目援助协议。2012年4月23日,香港赛马会四川奥林匹克体育学校正式落成。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香港赛马会奥林匹克体育学校在四川成立10周年。在过去的10年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并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得金牌。
香港赛马会捐款1.35亿港元帮助学校建设。学校设有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柔道、武术、跆拳道等9个训练和健身馆。
「香港赛马会资助的项目非常重视受惠者。我们学校是专业的体育训练场馆,向全社会开放不太现实。”香港赛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竞赛训练部四川负责人高晨峰表示,针对这一现实,学校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方面,为都江堰中学5000人提供体育课教学场地,确保除该校学生外的5000人成为项目受益者;另一方面,它主动为当地社区和单位的工会活动和比赛提供免费场地,以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高晨风说,他感受最深的是感恩。“因为香港和香港赛马会的援助,我们才有了这所学校。学校建了10年,在各方的关心下发展得特别好。”他希望在疫情防控形势允许后,学校能继续与香港交流访问,举办由香港赛马会牵头的各种活动。
▲2017年3月,陈晓校长一行赴香港体育学院进行交流访问。
“一个基地,一个窗口”是四川香港赛马会奥林匹克体育学校的发展目标,即四川省重要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川港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基于此,学校一直与香港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关系。疫情发生前,两地组织了多次互访,互相交流学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6年和2017年,香港连续两年组织约70人的交流团来校访问。“交流的内容是了解四川文化,增加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和我们的运动员进行交流比赛。”高晨峰介绍。
2017年,香港岛校长会、九龙区校长会、新界区校长会对学校的交流考察活动也给高晨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学校参加了摔跤、柔道、武术、跆拳道、足球等项目。体验过后,他们表示印象深刻。有些人非常兴奋,有些人则非常不情愿。”
在香港师生参观学校的同时,香港赛马会在四川的奥林匹克学校也组织了一次香港之行。2017年至2019年,学校组织优秀运动员与香港体育学院、香港孙芳中小学进行交流。“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交流比赛,了解他们在运动中的饮食,以及运动员受伤后的康复训练。”在高晨风看来,两地交流不仅相互学习,还能增进友谊。
▲香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四川香港赛马会奥林匹克体育学校参加武术训练。
除了学校与香港的体育交流,都江堰与香港的交流还涉及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经贸活动、青少年交流活动等。都江堰市委统战部相关人士介绍,“2019年,香港帝国理工校友会小学二校45名师生及家长到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参观交流。今年港九工会理事国情研讨会还去都江堰参观水利工程,去青城山了解道教文化。”后来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两地的实地交流活动受到阻碍,但都江堰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与香港同胞保持联系。
“我们知道成都有很多香港同胞。在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我们会组织活动邀请他们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都江堰市委统战部相关人士介绍,6月29日,都江堰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感恩活动,邀请四川省海联香港同胞参观易捷幼儿园、四川香港赛马会奥林匹克体育学校、都江堰大熊猫救助疾控中心,感受香港援建都江堰带来的发展变化。
▲2017年6月,香港岛校长会、九龙区校长会、新界区校长会赴四川考察香港赛马会奥林匹克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