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哥打基纳巴卢7月3日电:“迟到”的沙巴龙舟赛:文化遗产不缺席。
作者陈悦·张玮琪
7月2日-3日在沙巴州哥打基纳巴卢市巴卢伊斯卡湾举行的第七届沙巴华堂国际龙舟赛,是一场因疫情而“迟到”两年的赛事。
据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中华总会)会长吴天权介绍,沙巴龙舟赛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当地各族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参赛者“极其期待”的赛事,每年吸引数百支队伍和超过1000名参赛者。这项时隔两年恢复的比赛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的133支队伍。很多玩家在比赛前一天来到里斯卡湾扎营备战。比赛当天,选手们早早就在沙滩上跳舞划水,在烈日下热身,对比赛的热情相当高。
记者注意到,参赛选手不仅有中国人,还有马来西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各族选手。来自澳大利亚的德鲁是槟城华堂队的成员。他告诉记者,龙舟比赛对他很有吸引力,让他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龙舟运动的精神价值也得到了沙巴各界的肯定。沙巴首席部长哈志治出席了3日举行的决赛。他在致词中说,龙舟比赛考验了参与者的力量和耐力,增进了他们的友谊。龙舟文化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也促进沙巴不同族群“亲如一家”。
吴权说,马来西亚进入后疫情时代,恢复龙舟比赛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中的龙舟文化精神。他说,在龙舟比赛中,“没有种族宗教,你和我,同心同德,同步同调”,是后疫情时代需要的“积极思维和正能量”。他希望借助龙舟赛,将中国文化精神进一步推广到全人类。“这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
龙舟赛筹备委员会主席黄晓娟说,这次龙舟赛未能赶上端午节,因为疫情尚未明朗。但本次龙舟赛依然充分展示了中华端午节文化,洋溢着浓郁的端午节文化氛围。在赛龙舟的现场,举行了一项名为“宗庆宗彝”的特殊活动。祖籍不同的乡镇团体设置摊位,展示中国各地不同习俗的端午节装饰品和端午节粽子。兴安会馆的林女士正在专心做“午水”和“午蛋”。她告诉记者,在端午节期间,当地人民要在中午用各种草药煮鸡蛋,然后用丝线将煮好的鸡蛋包裹在树上,这不仅是为了表达祝福,也是为了用草药水治病强身。
林女士说,这些习俗都是从爷爷奶奶那里遗传下来的,她希望后辈能传承下去。
记者看到,在赛龙舟现场,有各族幼儿园小朋友炫耀自己的“小龙舟”,用纸板做成的小桨在旱地上“划”龙舟。孩子们说这让他们觉得“龙舟运动很有意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