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体育局网站消息,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满足市民多样化体育需求,按照“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从2022年7月12日起,线下体育赛事有序恢复。
通知如下:
北京市体育局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的通知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局,燕山体育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按照“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从2022年7月12日起,线下体育赛事有序恢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第一,恢复区
原则上,在本市有疫情和高危地区的行政区域内,不举办体育赛事。在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其他地区举办千人规模的体育赛事(含服务保障人员和观众);举办10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赛事,主办单位须报当地政府审核评估后,方可组织实施。全国性国际、全国性体育赛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恢复比赛应满足的条件。
体育赛事组织者应当征得竞赛场馆同意,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实名制管理、测温、扫码验码、48小时内核酸检查、预防接种等措施。严格按照市、区疫情防控要求和《北京市体育赛事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南(第二版)》的规定。
禁止中高风险区人群、健康码异常、行程不明、7天内居住在本县(市、区、旗)的本地新冠肺炎感染者1人及以上、入境后未完成“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参加比赛。
三。相关要求
(1)落实防控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本市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风险研判,科学规划比赛,严格按照《北京市体育赛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指南(第二版)》的规定,落实细化防控措施,积极稳妥做好体育赛事筹备工作。
(2)坚持属地管理。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细化防控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赛事组织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治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的,责令限期整改。对防控责任不落实、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广大市民在参与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3)加强安全防范。各地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疫情防控、汛期等风险因素,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应急工作机制和“熔断”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水平,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
(4)主动披露信息。各级体育赛事主办单位或其委托的承办单位必须在比赛开始前30天登录北京市体育赛事信息管理平台(https://www.bjcac.org.cn/),主动公开赛事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承办人员等基本信息。如果活动取消或延期,及时更新信息。同时,鼓励赛事主办方通过包括政府网站在内的多种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布赛事信息、竞赛规则和“熔断机制”。
北京体育局
202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