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他因那些缺点屡屡被推上令人叹息的话题中心,但依然无法抹去的事实是,毛剑卿的天赋无可挑剔且不可复制。那么多年来,没有再涌现过像他那样能在18岁时戏耍巴西队的年轻球员。在中国足球一代不如一代的担忧中,他不动声色地做出了如今的选择。
“足球需要天赋,也要靠后天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自律。”他毫无保留地剖析了自己,在一群孩子面前自省,“不够自律可以说是限制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因。如果我以前能改掉喝酒这个延续了很长时间的习惯,我也许能成为国内最好的边翼卫或边锋之一。如果你们达到了我的天赋,再把我的缺点给改了,就会有一个更广阔的未来,就有可能比我成功。我想要培养出一个超过我的我。”
“自律”二字对于不谙世事的小球员来说还很遥远,但毛剑卿说,这是作为教练应该为他们打的预防针,“他们现在可能还不懂,但你一直跟他说,就有可能变成他的习惯,习惯了就会直接变成生活的状态了,人的习惯都是这样养成的。”
他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成为替别人撑伞的角色,“球员成长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个你说什么他都愿意去做的人,就像C罗有门德斯。我不相信C罗一开始就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肯定是有门德斯这样的经纪人在他身边不停提醒他,这也是我们基层教练需要做的。我现在刚开始进入这个角色,但我会想办法去做好它。”
在上海持续多日的40度“炙烤模式”下,毛剑卿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很可能比从前踢球时任何一次和高温有关的记忆都要深刻。“我回到房间后感觉自己的脸有点焦了,反正和以前的 ‘黑’ 不太一样。”毛剑卿说话时,那张被晒“焦”的脸庞让人很难看清他的表情。
一群不满10岁的孩子也被晒得脱了皮,但精力过剩的他们不知疲倦,继续追着足球跑。这时,36岁的毛剑卿必须拿出更旺盛的精力和孩子们相处。这些是他退役前就决心要做好的事,是当初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如果工作不是自己很喜欢的,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可能无法接受。所以我在退役之前就决定了,以后要从事青少年足球方面的工作。”
今年,申花俱乐部旗下一家青训机构成立后,毛剑卿有了一个契机将当初的想法变为现实。“从基层,也就是孩子比较小的阶段开始教起的话,让我感觉更踏实。了解了不同年龄段踢球的孩子后再往上走,就会更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份工作和申花有关,但凡与这两个字产生联系的事,毛剑卿都义无反顾,这是他回馈申花的方式。巧合的是,转型后的第一个工作地点就是申花基地。“我当初就是从这个楼(青年队宿舍楼)一步步走到一线队宿舍楼的,从梯队到了职业队。”再次住进申花青年队宿舍,站上一线队训练场地的毛剑卿不禁感慨,“不管我什么时候回申花,都会找到当初的感觉,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感觉,没法用语言形容。”
毛剑卿的出现在青训营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孩子们大多没见过他踢球,这种轰动更多来自于家长群,不少人亮出身份,称自己是看着他踢球长大的,于是,随之而来的签名、与自家孩子合影的请求络绎不绝,毛剑卿全部满足。同时,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捕获了孩子们的芳心。
场上,他手把手地教他们足球技巧,并注意观察每个人的性格和情绪。场下,他和青训教练交流训练的设计,想方设法让足球更有趣。“我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足球体验,我有这个自信,这是别的教练带不来的。如果孩子的潜能被开发出来,说不定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出挑了。”
吃饭时,他坐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聊“奥特曼”,查房时亲力亲为。“我和他们在一起就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的。其实不单单是教他们足球,私下也要教会他们其他的东西。”很快,拉近和孩子们之间距离的他从一群爸妈口中的“偶像“晋升为孩子们心中的“人气王”了。
这种朝夕相处模式加深了离别时的不舍。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毛剑卿忍不住想,还会再遇到吗?他们以后会怎么样?他心里也清楚,和自己小时候不同,如今家长的顾虑和选择更多了,孩子再喜欢足球,也不会把足球当成唯一的出路了。这种情况下,基层教练的付出可能如同一颗石子被丢进大海,得不到什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