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也曾在2013年发布《上海中小学安全报告》,显示在2012年学生死亡事故中,溺水死亡位居第一,占比高达42.5%,主要原因是私自到河道游泳,或者不慎滑入河道中,从而导致溺水。
每到暑期,防溺水教育是各级教育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很多地方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到河流湖泊中游泳。
但是,一味禁止并不能完全防止孩子偷偷下河游泳,而且因为意外坠入河中溺水的事故也不少见。更为痛心的是,因为不懂救援方法,在救援溺水者的时候,救援者一起溺水的事件同样有很多。
唐欢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在外面打工,家里监管的力量不够。他发现,防溺水教育虽然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多强调的是远离河流湖泊。
“我觉得在这方面进行宣传是应该的,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水中的危险。但是,让孩子掌握游泳和救生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光一味恐吓孩子,让他们不要去玩水,对于那些真正想玩水的孩子来说作用不是很大。我从小就喜欢玩水,曾经被爸妈用棍子打过,但是挨打以后,我还会又偷偷下水。”
因为亲眼目睹过溺水的悲剧,唐欢萌生了在学校里普及游泳和防溺水教育的念头。
要想防止溺水,他觉得“关键还是要学会游泳,发生溺水的时候知道自救或者救人的方法。
堵不如疏,如果教会孩子游泳,或者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玩水平台,让他们不偷偷摸摸到不安全的地方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私自下河游泳。”
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开起了游泳课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都在推动中小学游泳教育,唐欢的想法与此不谋而合。
2017年,海南曾印发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毕业生人人会安全游泳”的目标。去年海南省教育厅还对该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进行了调整优化,将游泳纳入体育中考选考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在2019年推出《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从2020年开始,各地要想方设法在小学某一个年级(建议四年级),开始游泳教育教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溺水问题,从2019年暑假开始组织全区初一年级学生参加游泳培训,要求包教包会。江苏省扬州市在2019年的“民生一号文件”提出,“在20所义务教育学校试点开设游泳等特色课程”。
不过在很多地方,还缺乏为中小学生进行游泳教育的条件,乡村学校尤其如此。
开游泳课也有风险,不仅学校曾经有担忧,唐欢也犹豫过是不是值得去冒险,“这件事在衡山县从来没有人干过,我也从来没有听过哪个老师在农村搞个游泳池,教孩子们学游泳。”但他思虑再三,还是决心干下去。
从前年暑假开始,唐欢就开始推动开设游泳课的事情,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二年就把这个事情确定下来了,今年终于办起了游泳训练班。他今年教四五年级,游泳课就针对这两个年级的孩子。
游泳池是移动式的,唐欢出资1万多元购买。虽然他的工资每个月只有3000多元,“但是万把块钱的费用我搞得起,因为我在业余时间搞点野蜂蜜之类的东西,有一些收入,不会因为建游泳池遇到很大的经济困难。有人说我傻,但我认为值得!”
学校里有一个封闭的场地,位于两座教室宿舍楼之间,成为游泳池设置的地点。当地的自来水公司为泳池用水提供了很多帮助,专门接了一个比较大的水管,方便他们放水。
虽然困难重重但会继续推进课程
首先是天气状况多变,影响到训练进度。唐欢原以为室外游泳池和室内游泳池差不多,自己顶多“喉咙辛苦一点,多喊一喊。”
游泳池搞好以后,天气晴的时候暴晒,打雷下雨的时候游不了,今年5月25日游泳池投入使用,到7月5日结业,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因为天气原因教不了,严重耽误训练计划,所以他对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
“按道理我教出来的学生以前通过率都是98%以上,现在最多70%,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天气原因没学会。”
另外,有些家长不是很支持,从骨子里认为学游泳有害无益,学会了更容易溺水。“真正能够参加的大约只有一半学生,很多家长的观念没办法改变,不肯签免责同意书,我不能强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