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在女更衣室看到六七岁的“大龄”男童,希望游泳馆加强管理。女更衣室出现“大龄”男童,游泳馆该怎么管?此事引起市民热议,不少人建议场馆设置亲子更衣室。记者走访市内多家游泳馆发现,场馆内均无亲子更衣室,一些“异性”带娃的家长表示确实不便。(7月27日《武汉晚报》)
原本专属女性的更衣室,突然进来个“大龄”男童,着实让人感到尴尬和不适。现实中,“大龄”男童进入游泳馆女更衣室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不少见。之所以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出入异性更衣室,无非就是图个方便和安心。尤其是单独带娃的妈妈,觉得孩子还小,让其单独到男更衣室,难免会担心安全问题,甚至担心孩子会不会自己洗澡、换衣。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带入女更衣室。然而,“方便”并不意味着“合适”。
“大龄”儿童进入异性更衣室,除了会给他人带来尴尬,对孩子自身成长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3-4岁时有42%-86%的男女儿童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孩或女孩自居。家长如果经常带孩子进入异性更衣室、厕所等隐私地方,可能会带给孩子不当刺激与引导,这样不仅不利于性别意识的建构,反而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正因此,许多游泳馆规定,3岁以上儿童不能进入异性更衣室洗澡或换衣。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带孩子去异性更衣间,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在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显然,立足于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尊重个体合理诉求,化解更衣室“性别尴尬”,需政府、业者、家庭多方共同努力,找出共赢的办法。
首先,性别教育至关重要。有专家建议,孩子从三四岁起就应该尝试独立洗澡,“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对此,父母都应履行好各自的角色,包括在带孩子使用公共私密空间时,爸爸带男孩、妈妈带女孩,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性别意识、隐私保护意识。这其中也涉及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这些都需要家长认真加以培养。
其次,人性化设施不可缺。按照住建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目前城市街头、景区和商场的不少公共厕所都配备了“第三卫生间”,方便异性亲属陪同不便独自行动的家人如厕。游泳馆设“亲子更衣室”,也很有必要。有关部门不妨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游泳场馆亲子设施,这样既可避免“性别尴尬”,也体现城市温度。
其三,细化落实行业标准。目前,虽然许多游泳场馆都张贴着“禁止家长带女童进入男更”以及“禁止家长带男童进入女更”,但仍不能杜绝。这需要有关方面细化行业标准,也需要业者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引导家长自律、遵守公共边界,认真落实相关规定。只有多方合力,“性别尴尬”才能在城市文明进程中不断得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