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多地热浪频频来袭的夏天,大家都在想着法子避暑。从空调冷气到汽水雪糕,从高原深山到沙滩大海……
游泳无疑是很多人夏日里最喜欢的避暑活动。无论是在泳池里游上几圈,还是和朋友们打个水仗,甚至就安安静静泡在池子里,也足以抵御那40多度的高温。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看着清澈见底的游泳池,其实并不干净。
比如在一个50米长、25米宽的标准泳池里,可能就装有57.5升的尿,这个量能装满115个净含量500毫升的矿泉水瓶。
这个数据源自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教授林汉华的团队。
2017年的暑期,他们从香港地区的6个免费公共泳池的不同位置抽取了池水样本,通过检测尿素含量来测算小便含量。尽管林汉华的团队采用了最保守的计算方式,但结果还是令人吃惊:
6个泳池里有5个泳池都明显检测出了尿液,含量最高的是九龙公园游泳池的室内主池——测出了近60升的尿液。
而在这些游泳池中,尿液比例最高的是中山纪念公园游泳池的训练池:35.9万升的池水里,足足有13.2升的尿,比例高达0.37‱。
不过,由于汗液、大便、表皮污垢(俗称“老泥”)和化妆品等都会产生尿素,所以林汉华团队只能用最低值来保守估计。
而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则通过追踪安赛蜜的方式来更精准地测量泳池里的尿液含量——因为这种不被人体吸收的人工甜味剂,一般只会通过尿液被排出。
2017年3月,该研究团队从加拿大的31个游泳池和温泉体育中心抽取了250多个池水样本进行化验,测算出的结果是:在一个83.2万升的游泳池里,平均约有75升的小便,尿液的比例达0.90‱,比林汉华团队测算出的结果还高。
另外,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发现,无论是酒店的游泳池,还是私人的小型游泳池,安赛蜜都有出现。这代表着一个悲伤的事实:所有游泳池,可能都有尿。
除了尿,水里还有什么脏东西?
虽然尿素是反映池水受人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包括发布过《游泳池、按摩池水环境指导准则》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内,多数国家或组织都未对游泳池水中的尿素限值进行规定,而中国是少有的对其做出限定的地方。
实际上,对于游泳场所的水质,中国有着一套很完善的监测标准,涵盖了肉眼可见的浑浊度指标、以及更多像pH值这样肉眼判断不了的指标。
澎湃新闻整理了今年暑假公布了游泳馆各项检测具体数值的4个地方,发现游离性余氯和尿素,是游泳池最常出问题的两项指标。
尿素之所以要被纳入监测,主要倒不是因为它的来源让人膈应,关键是如果池水中的尿素水平超标后,会为细菌的滋生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它还会与水中的含氯消毒剂发生反应,形成三氯化氮这样的化合物,刺激我们的眼睛和鼻子。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游泳馆里都吐槽过泳池的消毒水味道太重,其实这个刺鼻的味道很可能是来自三氯化氮。
而游离性余氯则是监测游泳池是否消毒到位的重要指标。由于游泳场所会投入含氯消毒剂来消杀池水,若这一数值过低,则抑制水中细菌、病毒的效力就会减弱。
今年暑假,四川两地先后出现了上百名儿童感染腺病毒的疫情,患儿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孩子去过的泳池可能是传染源头。由于腺病毒能在水体中存活数天,如果游泳池换水不及时或是消毒不彻底,那就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温床”。
在2021年刊发的一篇名为《某游泳池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及病原学检测》中,研究者应丽红等人写道:“暑期游泳培训班大多超负荷运转,加上营业性游泳池的卫生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水质检测合格率总体偏低,由腺病毒引起的咽结膜热疫情时常发生。”
除了尿素超标和余氯过低外,其他受监测的指标如果未达标,同样可能会引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