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持续高温终于告一段落,“烈日下的坚守”专题系列报道也到了最后一期。这一次,让我们来认识黄浦少体校的网球教练王祺。他见证了黄浦青少年网球队伍从无到有,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炎热的夏天,他依旧活跃在网球场上,挥洒汗水,尽显对网球事业的热爱。
今夏,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接连出现,但对于王祺和他的队员们来说,这个夏天并不特别——项目安排上,上午以技术练习为主,下午则开展对抗性训练、战术演练、模拟比赛等,完全没有受到过极端高温的影响。
王祺的日常就是“两点一线”,周一至周日几乎全年无休,寒暑假更是加倍忙碌——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下午3点到晚上8点,很多时候,在中午最晒的时间段,也要带着队员们训练。王祺说,自己是从10岁开始打网球的,常年的训练,让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的自己有了更胜于常人的体力和毅力,“相应的,也就更不惧高温。”
卢湾体育场的网球场包括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王祺完全可以选择在烈日当头的时候带着队员去室内网球场练习,相对舒适且节省体力。但实际上,不管酷暑还是寒冬,王祺都会带着大家在室外场地训练。王祺说,大部分的网球比赛,全部都采用室外场地作为比赛用地,所以室外训练一定更有利于比赛场上的发挥。同时,王祺也深知,好的体力对于一名网球运动员来说有多么重要。
王祺说,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场比赛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最后是被担架抬下来的。我在比赛将近尾声的时候拿到了赛点,但是没能把握住,换边之后,我觉得已经把所有的力气全用完了,最后一个击球后,我全身抽筋倒地了。”近在咫尺的胜利却从网前溜走,对心理和体能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所以在训练队员的时候,王祺非常注重培养抗压能力和运动耐力,他从不刻意去讨论天气的冷和热,因为无法预知比赛的时候天气会如何,只有在任何天气状况下都可以正常发挥的队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概率才大。
2004年,出于对网球的热爱,以及希望致力于青少年网球事业的发展想法,王祺来到了黄浦少体校。然而那时候,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只有一个人,连“队伍”二字都称不上,网球场地也极少,但王祺用自己的努力,让黄浦青少年网球队伍从无到有,从缺少教练发展壮大到养成三大教练体系。
一路走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网球队在2010年市运会上获得2金,2014年却只摘得1银1铜,黄浦青少年网球队一度陷入过低潮期。打击最大的,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教练员离开少体校自立门户,还带走了一批优秀学员。但王祺不曾放弃,尽管有一段时间他很迷茫,也打过退堂鼓,“因为带第一批队员的时候,过程很艰辛,网球这个项目技术很繁琐,周期也很长,再重新带一批队员会觉得很艰难。”但他迅速调整自己,王祺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当第二批队员逐渐成长起来并日益进步,他也感到了莫大的鼓舞。
随着经验的积累,王棋也有了清晰的思路。从6岁到18岁,少体校建立了不同年龄段的训练梯队,同时,王祺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王祺会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进行评估,“每个运动员的技术、身体特点不一样,有些孩子爆发力特别好,球速特别快,打法会偏进攻;有些孩子特别能跑,但挥速不快,所以他又会是另外一个打法。”到后期每个学员都会有不同特色,王祺则根据学员的肌肉类型、性格特点等设计针对性训练。“要成为一个好球员,仅仅依靠技战术是远远不够的,快速决策、手眼协调、爆发力、心智成熟这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