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知高考延后1个月的消息时,就读于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学生运动员陈黎早不免有些崩溃。“本来再坚持30天就能解放了,没想到一下子又变成了60天。”但她很快调整了心态,“我当时觉得自己离理想的学校还有很大距离,就想着利用疫情的时间努力提升自己,即便最后达不到目标,我也离它更近了一点。”
每天上午,陈黎早和其他学生一样在家上网课,下了课还要继续刷题。“其他学生这个时候已经在拔高冲刺了,但我们之前因为训练等原因,各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陈黎早介绍,自己的班主任为此特意准备了基础习题,她每天完成后再单独向老师请教答疑。
无法去泳池训练,剩余的时间里,陈黎早便跟着教练的指导要求,不断进行体能训练,跳绳成了最主要的训练内容。“我知道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很多人在支持我们,包括我的邻居也为我牺牲了很多。”担心影响楼下居民的日常起居,陈黎早还提前与邻居联系,请求他们的理解。
训练突然中断对这些已经进入冲刺状态的学生运动员们来说,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他们没有放弃,每天完成教练的训练安排后,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适当增加自主训练。
“我们教练的专业水平很高,我们对他也是百分百的信任。”陈黎早在恢复训练后的最后一个月里,凡是遇到情绪上的波动,或是专业上的困惑,都会找教练沟通,“我觉得最后能恢复到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也特别感谢教练的指导。”
训练中的陈黎早
“十年如一日”,用来形容这些学生运动员的生活,也毫不夸张。同样就读于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钟亦琳表示,从她进入泳校以来,遇到过“最喜欢休息的教练”,也不过一周让她们休息一天,“基本上每天都要训练,高中冲刺阶段一周大概要训练10次。”
白天与普通学生们一起上学,放了学后,这些普陀泳校的运动员们还要前往泳池,进行约2小时的日常训练,回到家时一般已是9、10点钟。“睡觉前我会做作业,把自己最薄弱的科目抓一抓。”钟亦琳坦言,选择游泳这条路,最艰难的并非训练有多么辛苦,而是无法兼顾游泳和学习。
练好游泳,更要读好书,这是学生运动员父母们的期盼,也是区体育局和区教育局共同的坚持。近年来,区体教融合工作不断完善,“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延伸,努力为学生运动员们创造更适宜发展的学习环境和训练环境,而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体教融合模式的成果。
训练中的钟亦琳
如今,这些学生们已在各自的大学迎来了新的生活,也进入各大学的游泳校队,继续以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参与各类比赛。对他们来说,游泳运动绝非高考路上的一个踏板,而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已经开始训练了。”钟亦琳告诉记者,9月份她们就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也将是她入学后的第一个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