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运动服科技助力健儿勇创佳绩!
竞技游泳在人类不断挑战自己的进程中已经变得非常激烈,即使是0.1秒的进步都很有可能甩掉对手甚至创造纪录。而专业运动服的改进可以有效助力运动员发挥更好地水平。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游泳名将索普穿着一件鲨鱼皮泳衣一举多得三枚金牌,令该款泳衣名扬世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十六项世界纪录被打破,其中有十四项都是在鲨鱼皮泳衣地助力下完成地。由于这款泳衣地表现过于优异,且价格越发昂贵,一件泳衣只能使用六次。国际泳联不得不在2010年全球禁用。
花样游泳是一个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不仅在运动指标上有着考核,在运动员服饰、身材、表情等都有多个维度的评判。因此花样游泳的表演不仅是激烈的竞争,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表演花样游泳的运动员们不仅要穿得适宜水下动作,还要穿得美。
运动服不断进步 部分人的眼光却保守偏激
科学技术上的发展,物质上的丰富已经极大的令运动员们实现了“衣着专业自由”。但与时代的进步不相匹配的,是仍有不少人抱持着守旧,甚至偏激的观念,来批判专业运动员们的衣着。
花样滑冰是冰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快速的滑行可以带来服装上的飘逸感,贴身的衣服还需要减少风阻对动作发挥的影响。无论男女运动员都会在着装上花费不少心思。尤其当一些具有故事性情节出现时,为了搭配情节,还会特意准备相应的衣着。
2019年俄罗斯运动员斯特帕诺娃的透视装就被部分网友指责“半裸着身躯滑冰”,但其实她是和搭档用精彩的技巧讲述一段爱情故事。
飒爽的英姿、飘扬的裙摆是女子网球比赛的精彩画面。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嘲笑她们“裙摆过短,容易走光”。其实在裙摆之下,女网球手们都有专业的安全裤,防走光的装备根本不用某些“键盘侠”们多虑。多一个裙摆,不仅美观,还可以将备用球的口袋更好地遮挡起来。是在现有的“补发球不能超过20秒”规则下,很好的解决方案。
女性运动员穿衣可以自由选择,同样可以说“不”!
当然,现代运动中,穿衣自由并不是单指“想穿多少穿多少”,还包括对衣着限制说“不”!
在沙滩排球的比赛中,为了适应沙滩环境,减少沙子颗粒对身体的摩擦,不少女运动员穿着比基尼参赛。但当这些个人选择变成了衣着规范,事件的性质就变了。
在欧锦赛上,欧洲手球联合会对挪威女子沙滩手球队开出了最大罚单,原因是主办方认为女性运动员必须穿着比基尼进行比赛。甚至明文规定“女性运动服底部两侧不得超过10厘米”。而对于男性运动员,则被要求穿紧身背心和较长的短裤。
罚单开出后,挪威队认为这不公平,拒绝缴纳罚款。不少国家同样支持挪威队,声援她们,批判手球联合会是在物化女性。多家体育协会也站到了挪威队一方,致函给手联,要求其主席辞去职务。
运动服已改革百年 思想却仍在当年
历经上百年的进程,女性已经从各种笨重的运动衣中解脱了出来,但有些人仍未能走出自己思想的禁锢。这不得不令人想起鲁迅先生在《小杂感》中的名句:“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中国人的想象惟有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时隔近百年,现在品来,仍刻入骨里,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