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个休赛期的球员分析,如今季前赛开始了,湖人的角色球员们表现如何呢?
我们直接把结论说在前头——这两场季前赛,湖人展现出的进步和新面貌是让人激动的——尤其是防守端。
一个数据能够说明湖人前两场季前赛的防守是多么出色——在湖人主力出战的两个半场比赛中(对国王上半场+对太阳上半场),国王命中率32.5%,太阳命中率37%——而对阵太阳这场他们甚至没有安东尼-戴维斯。
这样的成果,一方面来源于湖人球员(尤其是新援和年轻球员)的表现,一方面来源于主教练哈姆从雄鹿带来的新体系。(重点在于让大个子留在内线)
这一篇,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湖人球员这两场的精彩发挥。
首先是外线球员——哈姆教练的内线蹲坑式防守体系,对于外线球员有两大要求:
一是挤过掩护,只有挤过掩护不让对手得到空位投篮机会,内线球员才能安心留在篮下护框;
二是协防轮转,挤过掩护比起换防、延误,对于外线球员单防有着更大的考验,而内线球员需要留在篮下护框,不能出来帮忙,就更加考验侧翼球员的协防和在对方出球后的轮转速度。
让我们来看比赛。
贝弗利
帕特里克-贝弗利,在此前的球员分析系列中我们详细聊过他——尽管塔克换他是笔“打脸”式交易,但贝弗利确实能够成为湖人外线防守质变的关键一环。
他很快就印证了我们在球员分析里说的那些东西。
看这个回合,贝弗利在追防小米切尔时选择挤过——但就像我们说的,34岁的他脚步有些慢了,尽管没有被掩护挡住,但是达维恩米切尔仅靠速度就将他甩在了后面——但我想你们注意的是他之后的操作。
在挤过掩护并意识到自己无法追上米切尔之后,没有太多的犹豫,贝弗利就冲向了小萨博尼斯,并最终成功切断了米切尔和小萨间的传球路线——我们在球员分析中说什么来着:协防意识——这就是了。
那个反面教材来对比一下,看看巴蒂-希尔德被挡住之后的选择。
在被挡住后,希尔德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切断康利和戈贝尔之间的传球路线,而是继续去追康利,这造成了国王中锋必须同时忌惮戈贝尔的下顺和康利的抛投,最终在犹豫不觉中错失补防时机。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贝弗利不会每次都被挡住:
连续穿过两个掩护追防福克斯,干扰福克斯的上篮。
挤过掩护追防布克,干扰布克中距离跳投。
连过两个掩护,始终保持在布克的面前——因此,詹姆斯只需要“刷卡式”协防就好了,这让詹姆斯能够更快的回扑自己防守的卡梅隆约翰逊——假如贝弗利被完全挡住,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了。
所以你看,挤过掩护能力和扑防三分能力是挂钩的。如果后卫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别怪前锋帮你补防完内线之后,没办法再去扑外线三分。
贝弗利挤过掩护过程中,造成保罗掩护犯规——上篇文章有人评论我说挤过掩护还是绕过掩护并没有区别——拜托,怎么可能?
且不提干扰持球人投篮效果上的巨大不同。一个好的挡拆领防人,能够迫使对方在设立掩护的时候更加激进,从而增加造成犯规的几率——这算不算是对球队的直接增益?
据笔者不充分统计,这两场比赛4节时间,贝弗利、纳恩两人就起码造成了对手3次掩护犯规。这些都是被忽略的无形中的价值,而贝弗利提供的这些无形中的价值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