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成功帮到了俄市场,强强联合之下将出现新局面!
在人类科技足够发达之后,科技层面的竞争逐步转向了太空,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自主的火箭技术,已经成功实现了多次的载人航天,自主的“天宫”空间站也初具规模,在航天航空领域已经站稳了脚跟。

依靠着自主的火箭,在2020年6月23号发射了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中国顺利完成了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三十余年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北斗也正式继美GPS、欧洲伽利略、俄格洛纳斯之外,实现全球组网的导航卫星。
虽然北斗是最晚搭建的,但好在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在很多当面都赶超了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甚至连GPS导航都无法比拟,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接受了北斗导航,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实现了过半国家的覆盖!

而在这一次的特殊形势之下,北斗的潜力也被最大开发,成功帮助到了俄市场,也正式拉开了合作的序幕,那北斗和格洛纳斯之间的合作,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北斗搬到了俄市场
在几十年前,工业水平上差距明显,中国并不具备自主研发导航系统的实力,因此一度加入了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的研发,但遭到了各种被嫌弃和刁难,这才意识到自主化的重要性,带着这样的决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立项了。
虽然已经实现了全球的组网,但相比于成熟的GPS导航,北斗卫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生态发展方面还需要长时间去建设,不能光看近地轨道的卫星数量,还要看为人类提供了什么真实有效的服务。

而在这一次北斗又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成功帮助到了俄市场,虽然俄拥有着自主的格洛纳斯卫星,但由于长时间没有进行维护,在轨的27颗卫星,基本上只剩下11颗还能正常使用,而这些年他们也并没有发射补充卫星。
这也导致了有限的资源,被倾斜到了J用领域,而在民用领域一直使用的都是GPS,但现阶段俄已经宣布停止了国际空间站的燃料供应,这也加速了两国之间的关系恶劣化,因此后续GPS是有很大概率被停用的。
俄已经让民航公司提前做好失去GPS的准备了,而自然民用方面的需求就转移到了北斗导航上,有了这两手的准备,也让俄市场不再那么的被动,目前他们也表示和北斗的合作已经持续了8年,随时都能够正常接收北斗的信号。

这也意味着俄市场将全面启用北斗,中俄双方很早之前就开启了导航系统上的合作,或许他们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天,北斗卫星可以借助这一次的市场布局,让全世界更好的认识一下中国的技术,这对后续的全球布局有着积极的作用。
强强联合之下会出现什么
整体而言美的GPS依然是导航系统领域的领头羊,但随着北斗新技术的加入,已经成功实现了全球信号全面覆盖,只要你还在地球上,即便是失去了信号,也能够顺利的发出求救信息。

完成全球组网只是第一步,后续北斗要做的就是提高生态影响力,从而更好的展开和国家之间的合作,而如今有了格洛纳斯导航的配合,良好的技术底蕴也能够很好的搬到北斗导航,中俄联手之后或将出现新的局面。
两大导航卫星的联手,二者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这将直接挑战到GPS第一的位置,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建设,等到俄的特殊形式得到缓解之后,才能抽出更多的精力展开科技层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