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说,在如此重要的领域,我们的脖子依旧被人捏在手里。
欸,我国的互联网行业这么发达,从业者这么多,怎么可能连一个工业软件都搞不出来,还被别人掐住脖子呢?那早先干嘛去了呢?
其实工业软件和我们平产用到的计算机软件不是一个东西,它的本质是特定工业场景下的经验知识,以及数字化模型或专业软件工具的积累。这么说有点复杂,简单说,制作计算机软件,可能只是要求你会写代码,懂计算机就行了,但是写工业软件不仅需要你会计算机,更是要懂工厂的生产操作流程 ,还能有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才能做出来,而且它还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慢慢完善。

那为什么之前没有发展它呢?其实我们发展工业软件的时间并不算晚,反而还挺早,但很可惜的是,我们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世界第一款工业软件,是一款名为PRONTO的研发设计类(CAM)的软件,诞生于1957年,而我国在早期时虽然科技水平有限,但也在70年代末就接触到了工业软件。
1978年,沈阳鼓风机厂花了90万美元,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并且 还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MRP-II软件(物料规划辅助软件),COPICS。

依托这个系统,82年,北自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总工程师蒋明炜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款企业管理系统,并成功应用在了四川宁江机床厂。为此,蒋明炜团队还荣获了多个奖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技术进步二等奖)。
工业软件对于生产制造的辅助效果,是很明显的,为此国产工业软件还在1986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
有了政策的扶持,北航、清华等高校也加入了工业软件的开发行列,国产工业软件迎来了井喷。
上世纪90年代,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占率达到了25%,甚至有些能占到近一半,市场上涌现了如山大华天、高华CAD、大天CAD等国产品牌。

当时的国产工业软件,真就是百花齐放,可就是在这一片繁华景象的背后,国产工业软件却像刹不住车似的,开始往谷底极速驶去,国产工业软件从巅峰走向了没落,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我们回头再去看会发现,可能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社会上每个人都在追着赶着把企业扩大,多挣点钱,却往往忽略了经济科技发展的一些重要根本,我总结了下,有内修不足和外力干扰两大方面

第一个内修方面,虽然当时国产工业软件发展迅猛 ,但其实市场化非常有限。那时虽然政策扶持国产工业软件,但其实却存在很大的毛病,产研分离。
什么意思呢?在早期时,工业软件开发都是由高校牵头,企业跟着后面应用,但这些企业往往是各个高校下属的合作单位,就只有那么一两家,使用软件的也往往只有几个人在用,所以软件能不能用,好好不用,却没机会放到市场中去验证。
在那时我国对待科研的态度是重物轻人,就是更看重建一两所实验室,买一些昂贵的实验器材,却往往忽视了人的重要性,更多的是把这些科研项目当做评级的过程,对它的市场化推广动力本就不足。

就算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能凭一腔热血,努力钻研,但他们的这种行为却无法长时间坚持,因为这些软件只能在配合的企业中使用,无法正常盈利,进而导致从业人员的薪水不高,而这又导致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都想着去更热门的行业,挣更多的钱,不愿意进入这些行业,变成了一个断代式的恶性循环。
那市场化不足,国家多补贴一些也可以啊,很可惜的是,我们在工业软件上的补贴力度上,与国外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全球最大的CAE仿真软件公司Ansys一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了20亿元,而我国在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对工业软件的补贴力度,也不超过2亿元,相差了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