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07秒,长征二号F改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点火起飞。
火箭飞行576秒后,将搭乘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准确送入预定对接初始轨道入口,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完美运行,引起世界关注,全国一片欢腾。
很早的古代,我们中国人就对地球外星空保持高度关注,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的古人们大约受飞鸟的启示,做了很多关于飞翔的实践活动,创作出了许多与飞翔有关的极富想象力的神话与传说。这些实践活动及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同时也启发了近、现代的航空航天科学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一,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清 高鼎)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鹞子。
风筝大约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决战于垓下,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联军团团围困。善于用兵的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四面楚歌”的典故。

二,鸡犬升天。
传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长期修炼丹药,终于获得了成功。一日他吃下丹药,便成仙飞天而去。其中一些丹药散落在地,被他家里的鸡、狗吃了,结果他家的鸡狗也一起飞到天上成了神仙。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即源于此。
天在哪里?天,就在我们古人抬头仰望的无限想象空间里。

三,嫦娥奔月。
西汉《淮南子》记载,嫦娥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弄来的长生不死药,身子就突然“点火”了,直飞星空,一路飞进月宫。这个神话很有趣,也富有暗示性:我们古代中国人,不仅有飞天的理想,甚至还有登上月球的愿望。
唐代李商隐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按照我们中国诸多神话故事的描述,嫦娥永远地住在月亮上,似乎并不孤单,至少还有宠物玉兔、蟾蜍相伴。同类倒也有,在天庭犯过错的吴刚。那个倒霉的男人,他被罚到月宫砍树,高五百丈的桂树却永远不倒。他需要一直砍伐下去,工作没有尽头。

四,牛郎织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的这一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既表达了人世间的凄美情感,也满足了我们对星空世界的奇妙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