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从技术角度对供应链金融做了更深入剖析,接下来本文从技术过度到“价值“来从金融的本源出发来考虑供应链金融。从研究角度可以考虑技术的无限可能,考虑供应链金融的万般变化,但供应链金融的各种定义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作为一个应用的金融领域,供应链金融的生命力在于”价值“,金融存在的价值是明确的,供应链金融当然也具有同样的价值,但也有它独有的价值所在,即:借助于关系构建的不确定性的降低和消除(金融的三个关键特征维度上)。所以它的价值核心是未来供应链的多重现金流在当前合理化的信用优化,虽然很简单,但是有了这个高度就可以更好的从总体把握供应链金融的架构、调整、创造价值的方式和方向,进而借助供应链金融优化整个供应链,最终服务于实体经济。
基于以上价值模式,可以大体上把供应链金融划分为:单价值模式、寡头价值模式以及多价值模式,但要注意,并不意味着多价值模式更先进,这与供应链所处的实体经济行业以及监管环境有关系;同时基于金融的维度特征和关系也可以把供应链金融划分为3*3一共9种模式。
笔者出版过一本关于产业集群的专著,调研研究过“国内十三个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有些模式还形成研究生的教学指导案例,这些模式成功的要诀在于价值的分享,但价值的分享常常被误会为现金流(钱),实际上供应链金融前面的介绍已经说明其要素的价值是通过不同阶段体现的,在没有到达“现金流”的时候做出了错误判断,所以本文划分了三个要素,并强调其金融的三个维度特征,以及关系金融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一个是山东某市的锂电(新能源电源),一个是西南某省推广的“汽配产业链金融”。正好是两个对比的例子。我们认为当前多数行业的供应链金融适合的模式是:单价值模式(地理维度聚集)和多价值模式(非地理纬度聚集);在9种模式中更多的是构建关系信用复制和丰富风险承担以;在考虑价值创造上,选择金融价值延长的策略。
(作者 张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生命质量研究会理事长,家办发展与合作组织理事会主席兼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