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鲍里索夫透露,俄罗斯最快将于 2025 年撤出国际空间站。他表示,未来将优先建造俄罗斯空间站,尽管退出国际空间站的决定已经作出,但在 2024 年年底合作协议到期前,俄罗斯仍是国际空间站的一分子,因此会继续遵守对合作伙伴的所有承诺。
国际空间站项目由 16 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自 1998 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 2010 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中国没能加入该空间合作项目,迄今为止也没有中国航天员进入过国际空间站。不过,如今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表示,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国已与 17 个国家展开合作,主要围绕在空间站开展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空间实验。此外,并不排除俄罗斯在今后会享受到特别待遇——允许其在“天宫”上对接自己的独立舱段。
根据最新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尚未收到任何有关俄罗斯撤出国际空间站的正式通知。但科学界的反应十分强烈,普遍认为俄罗斯的退出可能会使国际空间站未来的运作更加复杂和困难,甚至会使其退休计划提前。
国际空间站主要由两个相互连接的部分组成:一个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管理,另一个由俄罗斯负责。美国部分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产生了空间站的大部分电力。与此同时,俄罗斯提供部分动力,定期将国际空间站推到更高的轨道上,防止其坠落到地球。如果俄罗斯退出,其余的合作国将需要实施一些其他的推进手段,以保证国际空间站在轨道上的安全。
导致俄方决定退出国际空间站的原因,恐怕还包括俄乌冲突。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对俄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其中包括高科技领域出口限制。美国总统拜登曾表示,这会“削弱”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业,包括太空项目。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了一项新的计划:2031 年 1 月,将老化的空间站退役,使其(重达500吨)坠入太平洋的一个偏僻角落。同时与三家私营公司签署协议,在本世纪 20 年代末发射新的商业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