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圣玛丽大教堂星空穹顶/约14世纪
为了还原蓝丝绒般的夜空,虔诚的信徒即便一掷千金、换来昂贵的群青颜料打造壁画背景也不足惜,更有甚者尝试将现实中的群星方位也复原其上。
这成为了早期天文学家绘制星图的伟大动机之一。
中世纪的泥金手抄本中记录了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观测星空的一幕
占星术则通过绘制一个人出生时的星象图来占卜其命运和劫数/1411年苏丹Iskandar出生的星象图
星图顾名思义,是人们记录天体活动绘制而成的行径图像,以时下主流的“地心说”为基础,将地球作为绘图的中心。
在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天文学家孜孜不倦的求索下,星图上不仅有了太阳、月亮和黄道星座绕地球的轨迹,还衍生了“实体版”模型——星盘。
「星盘 Astrolobe」一词源自中世纪拉丁语,意为“摘星之人”,在欧洲和伊斯兰世界的中世纪被广泛使用/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铜镶银手持星盘/1291
中世纪天文学家使用的星盘一般大小为8到46厘米,由黄铜等金属打造,其上刻有代表天体坐标的网线,并悬挂用于测量的指针/细节
这件拆卸的18世纪星盘显示了手持星盘背后的精密工艺
截至文艺复兴时期前,星盘带着它所录刻的重要天体信息,已经被认为有至少1000种应用。
这其中,「天文钟」对其的运用却是真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不光季节时令的变换有了参照规律,人类的计时制度也因此得以规范,并演变出钟表等计时工具。
早期欧洲天文钟的历史可追溯到约1300年代至1330年间,大多利用擒纵机构的齿轮轮系带动机械运转,让星盘化作会自动运转的表盘
只是,天文钟那复杂的表盘却远不似我们今日的钟表那么简明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