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千百万种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但反观太阳系其他行星,却显得较为荒凉。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在太阳系其他行星发现生命或者存在过生命的迹象。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到目前为止,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便是化学起源说。
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一片广阔的原始的星辰聚集在一起,不断的相撞,分散,再相撞,再分散,这一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亿年之久,通过这个过程,原始星辰不断扩大并形成了行星。在一亿年过后,太阳系便形成了早期的行星系统,原始地球也就此诞生。但撞击还在继续,大约在45亿年前,与火星相似的忒异亚行星与地球发生了毁灭性的碰撞,并在此之后形成了月球。
科学家认为,虽然这次碰撞差点毁灭了地球,但却让地球获得了新生。刚刚形成的月球距离地球表面仅有22530公里,所以那时的夜空,月亮要比现在大15倍左右,月球的引力更是比现在大4000倍。受到其引力的影响,地球表面的熔浆会像海洋一般翻滚,石块和岩浆会定期涌动。
但在几十亿年过后,地球冷却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月球因为地球巨大的潮汐力而渐渐远离地球,月球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得相对缓慢,地球的一天从不到十个小时延长到了24个小时,由于地月系统的出现,地球的自转角度稳定在了23度左右,因此地球环境变得更加稳定。要知道,即使是现在,地球的自转角度仍然没有完全的稳定下来,哪怕是倾斜角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地球文明之所以出现在尼罗河三角洲,而并非是同样有人类生活的撒哈拉地区,就是因为地球的倾斜角度发生了不到一度的变化。因为这一度的变化,曾经富饶的撒哈拉地区变成了不毛之地。地球的摇摆让撒哈拉成为了地球上最大的沙漠,这不到一度的变化便使人类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如果摇摆幅度更大,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1952年,美国化学家哈罗德·尤里和斯坦利·米勒进行了著名的《米勒尤列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受控型密封系统,以模拟地球早期的大气环境,并成功地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氨基酸。不过在当时他们并没有得到支持,因为很多科学家认为,早期的地球缺乏这样的条件,并不可能存在还原性气体。
但月球起源的研究结果表示,在忒异亚行星撞击地球时,极有可能产生了还原性气体。科学家推测,在撞击过程中,忒异亚行星的内核与地球的表层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产生了还原性气体,而还原性气体正是生命存活的根本。又因为闪电等原因,早期生命或许就这样诞生了。
到目前为止,虽然化学起源说还没有完全的被证实,但越来越多的证据都直指化学起源说,宇宙的出现或许是偶然,地月系统的诞生或许也是偶然,但可能正是这一系列偶然的出现才造就了我们人类,我们是幸运的,幸运到可以拥有自主意识,可以享受几十载的人生,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我们存在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