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是大型火山喷发失败的产物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8-20 斑岩   铜矿   火山   成矿   矿床   地壳   热点   岩浆   流体   研究人员   产物

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2022年5月6日,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在《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斑岩型铜矿主要是由类似于引起大型火山喷发的机制所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是大型火山喷发失败的产物。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斑岩型铜矿是铜、钼的主要来源,通常形成于地壳板块汇聚边缘。一直以来,斑岩型铜矿成因始终是有待科学家破解的热点科学问题。该研究关于斑岩型铜矿成矿机理最新结论的得出,主要依据矿业公司提供的数据、研究人员在野外和实验室收集的数据,并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模型。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该研究认为,铜是从冷却岩浆释放出的热流体中析出的,这些岩浆在地幔中形成,并在中低层地壳层中演化,然后上升至表层,形成岩浆房,在此它们饱和并溶解水流体和铜。岩浆房的深度一般在5 km至15 km之间。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岩浆注入这个储层的数量和速度非常大,导致火山爆发,大量流体可能会随着岩浆灾难性地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就无法形成铜矿,因此,只有这些流体在地表下以一种更安静的方式发展即火山喷发失败,才能在1 km到6 km的深度形成斑岩型铜矿。尽管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全球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型铜矿稀少的原因所在。研究人员强调,一次失败的喷发取决于几个参数的组合:岩浆注入速度、岩浆冷却速度以及岩浆房围岩的刚性。并且后者必须灵活地吸收新岩浆的压力,这样才确保不会发生喷发。物质平衡计算表明,超大型斑岩铜矿(> 1000万吨铜)必需具备岩浆体积(> 2500 km3)和岩浆注入速率(>0.001 km3/a)是裂谷、热点和板块俯冲等背景下的大型火山喷发的典型特征。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该研究有关大型火山喷发和矿床形成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重要发现,不仅将有效推进目前对斑岩型矿床成矿机理的认识,而且为在铜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开发铜矿勘探新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基于该研究成果开发一个模型,将实现对矿床总铜含量的量化,从而准确判断潜在可开采矿床的质量。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地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2年第10期,张树良 编译。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XCX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锡矿哪里多(剑网3怀旧服无限铜矿)
  • “客字号”: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探秘以礼河大峡谷之六:观景悬崖
  • 紫金矿业:2022上半年归母净利126.3亿元,同比增长89.95%
  • 秦皇岛港60亿元铜精矿离奇失踪 事件分析指向关键人物
  • WLK前夕:采矿1
  • 福建第一大民企是宁德时代,那第一大企业是谁?营收超过70
  • 中国真正的“隐形首富”:手握全球十万亿矿产,一年进账69
  • 铜陵:逛铜都、看江豚
  • 产品涨价,云南铜业前三季净利超14亿元预增逾168%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