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平台无法消化的手机也会被直接发往华强北。从拆解到翻新、零部件生产,华强北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手机再加工产业链。即便是那些没有直接使用价值的废弃手机,也可以通过被拆解,将零部件再次对外销售。
在这个意义上,华强北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而是通过维修、翻新、拆解等工序,深深潜入到这个全球生意里。
苹果的“水货”江湖
中间商,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时代的阶段性产物。水货,更是如此。“水货”,指在某国家或地区没有经过原生产厂家所指定的销售代理而进行销售的产品,优势是价格低,但问题是不合法,没有保障。在全球流通的二手iPhone里,美版机器因为价格更低、出货量大,成为最重要的二手机来源。
虽然手机本身的配置大同小异,但同样的机器在不同国家/版本的官方售价几乎都不相同,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关税。
比如最新的128G版本iPhone14 Pro,以9月16日汇率计算,中国大陆、美国和日本三地的官方售价分别为8999元、7710元和8049元。这种价格差为“水货”链条留下了空间。
相比于今天,“水货”畅销的时代要追溯到更早之前。早期的手机、相机甚至汽车等都是“水货”市场上的常见品类。
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水货”机曾占有相当份额。赛迪顾问曾在2007年发布一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当年上半年,“黑手机”销售规模达到2343万台,占据当时国内手机25%左右的市场份额。
当时的这些“黑手机”里,以三星、诺基亚、索爱占大多数,而国内杂牌仿冒手机和翻新拼装手机占少数。
到了智能机时代,iPhone成了“水货”市场里最重要的品类。
在iPhone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里,“水货”机商人曾让一波又一波急于尝鲜的人更早拿到新款手机。事实上,早期的iPhone黄牛就是“水货”产业的一部分。
在2014年以前,也就是iPhone 6及更早的版本发售时,由于产能限制等原因,中国大陆并不在苹果全球首发名单内。(注:2013年秋季发布的iPhone5S/5C,中国大陆为首发地区,不过仅为中国电信发售。)
因此在新iPhone发售后,第一批大陆消费者拿到全新国行手机,可能已经在第二年初,距离iPhone在美国发货已经过去了一两个月。
于是在那几年的9月中旬的某个清晨,美国纽约、波士顿和旧金山的街头可以见到这样一个画面:上百人排在苹果店门口,只为第一时间买到新款iPhone,相当部分人在买到机器后会直接在街角交给一个拎着蛇皮袋的人,一手交钱一手交机。
一批近乎职业化的运输团队将手机送抵国内市场,再分销往各个城市。那时候时不时会出现高达15000元甚至更贵的iPhone,都源自于此。
不过,从2015年起,“水货”全新iPhone在市场上的声量越来越小。一方面,从iPhone 6s起,中国大陆成为每年iPhone的首发地区;后来,苹果开始严格执行iPhone行货和澳版、港版的不同保修政策。
市场也在不断规范,国内电商平台也逐步限制外版手机的销售。2020年底,淘宝网发布公告称,卖家不得发布“美版、亚太、欧版、日版、韩版、有锁”等非中国大陆版本机型的描述用语,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也出现了限制“水货”手机交易的规定。
另一方面,以拼多多百亿补贴为代表的平台补贴活动,也开始将iPhone视为最重要的补贴品类,压低了国行版本的售价,与“水货”版手机价差进一步收窄,加上售后、渠道等多方面因素考量,大多数用户已经开始全面倒向国行iPhone。
现在,只有二手iPhone市场还保留着拿“水货”的传统。但这个盘根错节、充满不规范性的市场,眼下也正面临着新一场变革。
飞扬时代大厦变天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这么多年,尤其是美版二手iPhone在华强北货源充足,从来没有缺过货。但如今随着市场不断规范,“水货”iPhone或许就要走向消亡。
据界面新闻报道,2022年年初开始,受境外疫情输入影响,深圳开始严厉打击走私和偷渡行为。